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高鐵董事長:島內大學品質正在快速衰退

2016年09月01日 11:22: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今年臺灣大考缺額校係與四技二專缺額人數雙創歷史新高,少子化效應擴大令高教危機重重;臺灣高鐵董事長劉維綨接受《評鑒雙月刊》專訪時表示,臺灣高等教育很“悶”,大學品質正在快速衰退。

  他説,臺灣當局應儘速公佈大學退場、轉型、創新具體方案,鬆綁價量管制,公立大學應調漲學費,再以經費激勵私立大學調降生師比, 否則一旦臺灣的大學失去“比較優勢”,新南向政策將大打折扣,東南亞學生將流往別處。

  相對於中小學自從實驗三法通過後,出現了許多創新的教育模式,促成中小學教育開始蓬勃發展;劉維基説,唯獨大學仍然受制于價與量的管制,無法出現顛覆性的創新。價與量是鬆綁的根本,其他的鬆綁都是枝微末節;“價”包括學費、薪資等,“量”包括招生名額、上課時數、學位學分數、學制與就讀年限等規定。

  “臺灣現在的高等教育很‘悶’”,劉維基在該篇專訪指出,有些老師沒有熱情教書,許多學生沒有熱情學習,校長好不容易選上後又做得很有挫折感,整體來講,大學向上提升的力量正逐步消失中。

  他指出,臺灣高教十年來在全世界排名快速下滑。十多年前他參加大學校長聚會,大家都覺得臺灣的高教很值得驕傲,至少在亞洲是名列前茅,校長們也做得很有成就感;但最近十年,他看到許多大學校長相當泄氣,發現你有的別人早就有了,可以拿來榮耀自己的事情越來越少,整個高等教育品質正在快速衰退中。

  至於造成“悶高教”的原因在哪?劉維基認為有四個原因,一是少子化影響,二是國際的競爭,三是高等教育管制太多,四是社會受到民粹主義影響,造成今天高等教育無法找到一個出口。

  他更指出,少子化該如何解決,是現在臺灣當局面臨的最大難題;未來十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大學無法經營下去,到時學生可以轉校,但老師怎麼辦?

  針對學費鬆綁,他認為市場是最好的機制,相信私立大學不會全面漲價,現在甚至還有私校只收取公校的學費;其次,臺灣高等教育長期存在著公私立發展畸形的問題,公立收費便宜,但學生享受的資源較多,公立大學應該漲學費,因為學生多半來自社經地位高的家庭,一般學生負擔得起,至於負擔不起的學生,則可有獎助學金配套來補救。

  另一個讓他感到憂心的問題是,大學生學習品質不高,原因出在生師比太高,某些私立大學的生師比更是公立大學的一倍以上,而部分公立學校的生師比也在惡化中。劉維綨説,生師比與教學品質密切連動,高等教育辦得好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生師比要低,放眼世界名校,生師比多比臺灣許多公立大學來得低。

  劉維基指出,招收外籍生的前提是要有“比較優勢”,你比人家好,人家才願意來。現在東南亞的學生願意來臺灣念大學,是因為東南亞的大學生師比太高,學習環境比臺灣差;但近幾年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快速成長,預料教育資源也會愈來愈多,若臺灣再不加強改善生師比,當有一天對方的生師比也降低時,東南亞學生還會來這裡嗎?

  私校經營已經不易,劉維基主張降低生師比,勢必增加私校負擔,因此他提出配套措施建議是,“大學學費應該同時鬆綁”;建議未來當局每年編列的高教總經費應維持不變,勿因學生數減少及部分私校退場而有所縮減,再將多出來的經費用於獎助未退場私校增聘教師。

  劉維綨也從企業用人的觀點談大學人才培育問題,他認為大學分科太細,無法滿足未來就業市場的發展需求。“跨領域”是很重要的概念,以高鐵公司來説,許多工作並沒有限制畢業生的領域與科系,不同領域的人都做得很好。

  除了跨領域知識外,他建議大學應培養學生具有核心能力,“企業其實不在乎你學了什麼知識,比較在乎你具備什麼能力”。大學更要能培養學生具有使命感,從關懷自己、了解自己做起,才能發揮生命的價值,進而關懷社會,對社會充滿熱情。大學若能培養學生具有使命感,就是成功的教育。

  劉維基也預見到,企業辦大學將成新興趨勢,目前招生困難的學校一定要縮小規模,重新定位為專業大學,並尋求企業支援,企業辦大學可望成為一種新的辦學趨勢。譬如中信金控辦中信金融管理學院,培養金融人才,便是值得借鏡的辦學模式。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