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媒指“7﹒19”陸客大巴起火事故不排除人為釀禍

2016年07月25日 15:49:0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媒指“7﹒19”陸客大巴起火事故不排除人為釀禍 

5瓶容器位置圖(臺灣《中國時報》圖片)

  台灣網7月25日訊 造成包括24大陸游客及臺灣導遊、司機共計26人慘死的“7﹒19火燒車”案,疑似出現重大轉折。綜合臺灣《中國時報》、《旺報》、香港中評社等媒體報道,經桃園檢方查驗,出事車輛的出司機座位後方和下層行李廂內,竟分別存有2瓶和3瓶汽油,其中駕駛座旁盛有汽油的寶特瓶(礦泉水瓶)傾倒,且前門地毯驗出汽油反應。檢方連日調閱司機和導遊通聯記錄,並赴殯儀館採集2人衣物和皮膚檢體,不排除人為因素釀禍!

  檢方調查司機導遊自焚、吵架可能

  據報道,桃園地檢署日前2度勘驗遊覽車並採集證物,部分鑒定結果出爐。在駕駛艙竟赫然見到2個破損寶特瓶,下層行李廂也有3個完整寶特瓶。上述物品送驗後,都符合汽油的15項成分反應,檢方也勘驗燃燒殘余物,發現汽油不但散溢在駕駛艙,甚至蔓延到前門樓梯走道。

  檢方強調,對於5瓶汽油的用途或有無其他原因,將約談遊覽車業者和其他司機厘清,不排除這就是釀成遊覽車瞬間大火的主因。

  檢方也極不尋常地在開立死亡證明、遺體發還家屬後,一連2天直奔殯儀館,復驗司機蘇明成及導遊鄭焜文的遺體,甚至罕見地採集皮膚檢體,連同衣物一併送驗,確認有無汽油反應。檢方還調閱2人通聯紀錄及8天7夜旅程行經的監視錄影畫面,查明案發前2人行蹤狀況,厘清有無自焚、吵架可能。

  地毯疑被潑濺汽油 起火原因尚無定論

  辦案人員表示,下層行李廂3瓶600毫升液體,從化驗結果分析是92無鉛汽油,並透露案發隔天在司機座位後方,發現直立式底座完整、上瓶身燒熔的寶特瓶,裏面殘留些許液體。復勘時再度從余燼中尋獲壓扁、焦黑傾倒的寶特瓶,加上地上也驗出汽油成分,疑似遭潑濺,“案情急轉直下,不排除是人為原因釀禍!”

  但檢方也不排除是撞擊傾倒,或救援滅火時遭水柱撞倒。此外,由於3瓶完整汽油被用塑膠袋包裹,檢方一度希望從中採集指紋,以厘清汽油所有人,可惜油煙和灰燼增添了辨識難度。

  調查人員表示,司機座位旁放置助燃品並不尋常。目前,尚未尋獲煙蒂或打火機等火源。駕駛座後方的保險絲盒總成,有部分疑因超載而燒熔,目前仍無法證明是電線超載短路起火,還是其他火源造成電器異常。車頭起火原因究竟為何,仍待消防報告確認。

  被炒司機報復車隊 捏造事故原因

  此外,針對近日網上瘋傳電話錄音,出事的紅珊瑚車隊“班長”和“職員”在電話中點名車隊技師“矮仔陳”非法改裝肇事車輛,才釀才成災禍,檢方連夜查出錄音中的“班長”57歲謝男和“職員”39歲陳男都是紅珊瑚前司機,只會開車根本不懂維修。

  謝男交待因被解雇心生不滿,稱內容全都是“喇豬屎”(閩南話,胡説八道)。陳男則在謝不知情下,將錄音上傳到有百名司機的群組以對公司進行“報復”。對此,紅珊瑚通運公司已表示將“告到底”。(台灣網 王思羽)

[責任編輯:王思羽]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