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大陸人看臺灣:志工臺灣 你不必刻意找尋(圖)

2016年03月25日 13:08: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大陸人看臺灣:志工臺灣你不必刻意找尋(圖)

  兩岸學生拿著自己繪製的宋江陣臉譜合影。(臺灣《旺報》係資料照片)

  臺灣《旺報》25日刊載文章《大志工文化-志工臺灣 你不必刻意找尋》一文,文章稱,在臺灣的短短一段時間裏,我們雖以“志工”為主題開展旅程,但我漸漸發現,其實不必刻意去找尋帶有“志工”標識的人或事,只是在平時經過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志工服務的存在,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就可以感受到志工精神的傳遞,因為志工服務不只是一種情懷,它更是一個個體的生活態度,一份對於社會的體察和關懷。

  文章摘編如下:

  我看見奧運志願者在排球賽間隙清理賽場,我看見來自世界各地的志願者穿行在汶川地震後的各個災區,我看見九三閱兵志願者在天安門城樓下推扶老兵——那是我心中“志工”二字最初的模樣,“情懷”則是我對志工活動最初的感受。

  我看見臺北市大安區公所的格子間裏坐著提供各項業務諮詢的志工,我看見南投縣桃米村從事日常生態建設的志工,我看見佛光山寺一絲不茍地負責行堂工作的國際志工——臺灣“志工”在我的腦海裏逐漸形成更加豐滿而具體的形象,我意識到志工不僅僅是“情懷”那麼簡單,志工活動包含了更多。

  生活態度樂在其中

  大安區公所帶領我們參觀的志工姐姐看上去和我奶奶的年齡相倣,但是大家都願意叫她們“志工姐姐”,我想,這一方面是出於尊敬,另一方面大概也是因為她們臉上的笑容,整個人所散發出來的活力與年輕人無異。讓人感受到更多的是作為志工在服務過程中的朝氣而非年齡。

  在和志工姐姐的交流中,更加體會到志工服務對於她們而言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個工作,而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她們自願選擇並樂在其中的生活態度。

  我能找到很多詞彙來形容這種生活態度帶給我的直觀感受:自在、愉快、有趣、純粹、有意義等……然而更讓我驚喜和感動的是,在接下來幾天的志工之旅中,我發現,在臺灣志工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而且這種態度的出現不限場所、不限年齡,出現在大街小巷或農村田野之間,也出現在普通學生或黃髮垂髫身上,有時你甚至會詫異於會有那麼多人把無償為別人服務作為自己生活的日常與樂趣。

  許玓維和張希慈兩位老師的分享,則讓我看到了這種生活態度更深層次的東西——純粹。為了保護宋江陣的臉譜文化而去付出和努力,在她們身上我看到了更多臺灣志工的特質:勇敢、堅持、無畏、執著與純粹。我想,願意做志工的人大多是帶著一顆純粹不求回報的心去參與服務,但是更加可貴的是,這種純粹從做志工的當下慢慢延展到日常生活的點滴,成為生活的態度與狀態,而這正是我在她們身上所看到的。

  新港是臺灣的縮影

  “新港最大的資産是志工,我們的每個活動都離不開他們。”新港文教基金會的執行長在回顧新港的發展歷程時如是説。從藝文表演到圖書推廣,從環保工作到小區工作,新港圍繞文教所進行的各項工作都有著許許多多志工的參與。

  這些志工不僅是基金會的主要組成,更是小區的一分子,他們大多是出於對自己所生活的小區的愛而熱心參與和熱情付出。基金會與周圍的二十三個村落相聯繫,不僅形成了一批有系統、有規模的志工群體,更重要的是維繫了村與村之間的互動和聯繫。

  正如執行長所説“新港是臺灣的縮影”,在臺灣有著許許多多這樣的小區和組織,他們關注著小區的營造,他們由一群對小區有著強烈認同感和熱愛心的志工組成,關注著小區人的生活。桃米小區也是這樣一個典例,臺灣“921大地震”之後,一批志工團體參與到桃米小區的重建之中,從環境修護開始,進而發展生態旅遊,民宿經營與繪本動畫等文化産業。

  關注社會也關注人

  志工們為桃米小區再建做出巨大努力,也為之創造了許多資産,然而事實上,對小區而言,最大資産其實是志工。他們憑著對小區的熱愛與認同,主動而自願地為之付出,為小區更好地發展貢獻。或許有人認為他們是為了自己有更好的生活,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為此的付出和努力,使得更多生活在小區裏的人都過上了更好的生活,而他們自身在創造資産的同時,也在實現著自己的價值。

  小區營造中的志工是臺灣志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臺灣志工的體系卻不囿於此,越來越多的個人或團體立足於自己週遭的小區,體現出對整個社會的體察。

  人人都有志工心思

  值得留意的是,在當下的臺灣,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加入到志工服務之中,體現著身為社會人的一份擔當。我想,這也是臺灣志工體系得以前後相繼,不斷完善的重要因素。

  志工精神的傳承從來是跨越年齡、職業和地域的,但是倘若每個人都有一份“為社會改善做點什麼”的心思,志工服務可以産生的積極效果和作用就將難以估量。

  在臺灣的短短一段時間裏,我們雖以“志工”為主題開展旅程,但是在行走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其實不必刻意去找尋帶有“志工”標識的人或事,只是在平時經過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志工服務的存在,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就可以感受到志工精神的傳遞,因為志工服務不只是一種情懷,它更是一個個體的生活態度、一個小區的資産,及一份對於社會的體察和關懷。(馮婉婷/北京清華大學學生)

[責任編輯:朱煉]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