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誰掌長榮”進入關鍵劇集 遺囑公開激化兩房矛盾

2016年03月08日 17:47:56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與台塑一樣,在臺灣經濟的發展中,長榮集團的成功故事也和臺灣人如影隨形。只是誰能料到隨著長榮創辦人張榮發辭世,集團和台塑一樣都上演了一齣真實版的“接班風暴”。

  22日上午,長榮新任總裁張國煒進入集團總部,只是在大房長子張國華釋出廢除總管理處、總裁的消息後,他已淪為“兩日總裁”,甚至連長榮航空董事長的寶座也難保。3月,長榮航空董事會上,大房將策動董事成員提案更換他。長榮接班風暴之所以愈演愈烈,與張國煒自行公佈遺囑有關。今年1月張榮發去世後,留下資産超過4000億元新台幣的集團的接班問題。2月18日,內部員工收到公告,宣佈依照張榮發生前所立遺囑,“原長榮集團副總裁兼長榮航空公司董事長張國煒,升任長榮集團總裁兼長榮航空公司董事長,管理全集團國內外各公司一切事務”。公告同時附上張榮發親筆手寫遺囑的複印件,載明過世後所有存款、股票、不動産等“全部由四子張國煒單獨繼承”。

  公告發出後,大房長子張國華透過長榮集團發表聲明,稱對張國煒“個人徑自片面宣佈升任”“將私密遺囑內容公諸於世”的舉動感到“遺憾”。聲明表示,雖然遺囑指定張國煒繼任總裁,但其他繼承人仍在協商,希望等相關程式完成後再公佈,因此對於張國煒的行為感到意外。19日,大房宣佈裁撤管理總部,22日生效。也就是説,扣除假日,張國煒只當了兩天總裁。目前決策中心轉移至以長子張國華為首的“新五人小組”,包括前副總裁、張榮發的女婿鄭深池等。臺灣《中國時報》22日稱,長榮集團管理總部曾直屬總裁室,是最高權力核心。

  長榮集團以海運起家,跨足航空、航太、旅館以及物流等多項産業,目前長榮海運是世界第四大貨櫃船運企業。遺囑中指名接班的張國煒現年46歲,是張榮發與二房妻子的獨子。他擁有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對飛行有濃厚興趣,1996年進入長榮航空從基層做起,得到父親的讚許,但因堅持與空姐葉淑汶結婚而和父親鬧翻離開集團,赴美國學開飛機;3年後與父親關係破冰,重返集團,2013年接任長榮航空董事長,並成為臺灣第一個“會開飛機也會修飛機”的航空公司董事長。而張榮發與大房張林金枝則育有三子一女,分別是長女張淑華、長子張國華、次子張國明和三子張國政。BBC中文網介紹稱,現年61歲的張國華擔任長榮海運和長榮國際董事,大房三個兒子都是長榮集團的大股東,總計持股數超過張國煒,實際擁有主導權。名嘴蔡玉真在臉譜上稱,裁撤總部後,所有人事歸建原單位,海運歸海運、國際歸國際、航空歸航空,“長榮已經沒有總部給這位遺囑上的總裁(指張國煒)上班”。

  張國煒也不甘示弱。《中國時報》22日透露,他準備三管齊下,首先尋求獨立董事的支援;二是尋求持股達26.38%的外資支援,加上張國煒手中有11.45%,有實力與大房一搏;最後一招則是拿出銀彈加碼長榮航空持股,將以個人或結交盟友方式參與長榮航空40億元新台幣的增資。張國煒的友人説,長榮航空是張國煒“唯一的戰場”,除他對航空情有獨鍾外,經營績效有目共睹,就算當不了總裁,也要守住長榮航空這塊版圖,戰到最後一刻的決心相當堅決。

  長榮集團的一幕讓島內民眾不禁聯想起“經營之神”王永慶去世後台塑集團曠日持久的接班風暴,三房之間圍繞千億遺産展開激烈爭奪。

  創投合夥人丁學文22日撰文稱,臺灣要有讓人尊敬的百年企業,需要憑藉擁有大智慧的創二代英雄出現,不管企業本身多麼優秀,沒有接班制度的提早準備,再優秀的創二代也會損耗于內鬥紛爭,台塑、長榮的接班問題絕非個案。他説,能賺錢的是生意,能傳承的才是事業,“長榮接班之爭給臺灣家族企業最大的啟示是,培養下一代不能培養成依附的一代,不能培養成除了財富就不能生存的一代,不能把傳承看成是上一代對下一代的恩惠。任何因為沒有事先規劃準備而陷於接班內鬥的企業,都如同把企業能否永續生存的博弈置於洪水之前而不自知”。

  《中國時報》稱,張榮發遺囑曝光,讓接班爭議白熱化,平心而論,張國煒的確帶領長榮航空交出亮麗成績單,張榮發思考的絕非個人利益,而是由誰領軍可以讓長榮更好,“指定張國煒接班,確實是他的最佳選擇”。文章奉勸張家人,“家和才能萬事興”。一位臺灣大企業董事長建議,長榮要平息這場風波,最好是張國煒“低聲下氣”一點,與兄長好好協商,否則雙方僵持下去,股權劣勢的張國煒可能連長榮航空的董事長一職都保不住。“中央社”擔心,外資持股26.38%具有相當影響力,“長榮航空的經營權,恐看外資臉色”。

  “中央社”還稱,張榮發病逝後,媒體紛紛報道他2012年曾表示,身後名下財産將全捐公益,如今卻演變成子女爭産風暴。網友質疑,説好的財産捐做公益呢?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明宇】

[責任編輯:張曉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