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學者:兩岸均面少子化危機 陸生難解臺校之急

2016年03月08日 17:50:2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學者:兩岸均面少子化危機 陸生難解臺校之急

  輔仁大學社會係教授戴伯芬認為,兩岸皆步入少子化社會,臺灣的大學已不可能單靠招收大陸學生來解決生源危機。圖片來源:臺灣《旺報》

  台灣網2月18日訊 據臺灣《旺報》報道,由臺灣大學、政治大學、交通大學等10所高等院校出版社,共同策劃的“出版社聯展”,17日起舉辦10場“泛學術系列講座”。輔大社會係教授戴伯芬于講座中指出,兩岸同樣步入少子化社會,且大陸高教市場也逐漸飽和,未來大陸赴臺學生人數多寡,有待觀望。如今又傳出大學對外招生對象將從大陸變為東南亞,反映出臺灣國際招生制度不明確,大學缺乏方向使招生策略一再轉向。

  戴伯芬與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林宗弘,17日受邀以“高教崩壞與大學改革:面對市場化、官僚化與少子女化”為題進行座談。兩人指出,當前少子化危機已迫在眉睫,臺灣的大學是否還能以招收大陸學生、國際學生的方式,來緩解生源不足的問題,令人質疑。

  臺政大與科大有意並校

  伴隨少子化危機,今年大學新生將減少3萬人,“2016高教大限”已到來,大學出現倒閉潮甚至公立大學也吹起整並風。政大與臺科大17日發表聯合聲明,指出兩校有意朝整並的方式合作。

  戴伯芬曾任臺灣高等教育産業工會第一屆理事長,長年關注教育議題。她表示,大陸從1999年起施行“高教擴招”後,許多大學為增加學生數量開新科系,不僅導致高教飽和,還出現高教資源、教學品質不均等問題。

  如今兩岸都步入少子化社會,大陸也有大學憂心招不到學生。臺灣的大學寄望通過招收大陸學生減緩生源不足的衝擊,戴伯芬批評:“根本就是不切實際”。

  外傳有私立大學擔心政黨輪替之後,兩岸關係將發生變化,影響兩岸教育交流,大陸學生赴臺人數恐將減少才轉戰東南亞招生。戴伯芬指出,學校的市場敏銳度通常比較高,但單靠自己的綿薄之力去招生,生源危機依舊無法根除。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讓高教體制“減肥”,唯有讓大學回歸市場機制,讓“體質不良”的學校被市場淘汰,才能提升教育品質,解決少子化問題。

  雙語教學 舍本逐末

  針對大陸近年積極發展境外招生,每年平均約37萬名國際學生來大陸留學,戴伯芬則説,大陸政經實力強盛、市場大,“有足夠的實力創造留學市場需求”。臺灣雖寫繁體字,保留完整傳統中華文化,理應能吸引外國學生來學中文,但臺當局“教育部”卻仍追求雙語教學,鼓勵學生學英文,把新加坡當成學習目標,未將中文作為教學、招生的主力,乃舍本逐末。

  此外,戴伯芬在課堂上還發現,臺生的留學選擇已從“去去去,去美國”變成“來來來,來北大”。但臺灣教育當局鼓勵人才移動,仍以歐美國家為主力,“政策跟不上市場”,學生只能自己摸索升學方式和途徑。(台灣網 盧佳靜)

[責任編輯:盧佳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