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寫真:百年文物返鄉 助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傳承

2016年03月08日 18:12: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kulumah in(回家了)!”在年過古稀的布農部落耆老胡金娘的呼喚聲中,伴隨著族人的古調吟唱與舞蹈,64件臺東縣海端鄉布農部落文物7日從臺北啟運返鄉。

  由臺灣博物館收藏的這些文物,多數有逾百年曆史。其中包括繡有百步蛇紋飾的“男子背心”、織著花瓣圖案的“煙草袋”、雕刻布農人特有符號的“改裝栓式單發步槍”等早年布農人生活、狩獵用品。

  出於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的目的,臺灣博物館自2009年起開始舉辦“大館帶小館”少數民族文物返鄉特展,每年選擇一個少數民族地區的文物館作為合作策展對象,將臺博館典藏文物送返原鄉展覽。此次啟運的文物數量創歷年之最,將於12日起在海端鄉文物館展出。

  臺灣博物館館長陳濟民説,希望通過精心的策展過程及精彩的展覽,推動布農文化的研究與傳承。

  據他介紹,此次策展時間近半年。6月中旬海端鄉耆老前來臺博館庫房檢視文物;7月起海端文物館啟動田野訪談,邀請10位來自臺東崁頂、加拿、海端、初來、霧鹿、廣原等村落的耆老與工藝師,逐一對文物進行指認和討論;8月底開始針對特定文物進行製作工法的記錄工作,其中包括鞣皮、口簧琴、植物染等幾乎失傳的工序;策展期間還邀請地方工作坊與傳統工藝師共同策劃,製作情境造景,豐富展覽資訊。

  據臺有關部門統計,寶島目前有少數民族逾54萬人,佔全臺人口的2.3%左右。包括布農、阿美、泰雅等十余個少數民族群體,分佈在花蓮、臺東等縣市的多個部落。不同部落中,延續著豐年祭、狩獵祭、射耳祭等傳統習俗。近年來,因青年外出就業等原因,部落文化的傳承一度面臨挑戰。

  臺“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司長陳冠甫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文物返鄉展覽,將少數民族在不同時代的生活場景串聯起來,可以讓更多年輕人了解祖先的歷史與文化。

  海端鄉鄉長余忠義告訴中新社記者,該鄉原有居民逾6000人,近年因年輕人外出求學、就業,人口減少至約4000人。他希望通過展覽,喚起更多人對部落的關注,讓在城市生活的布農人有機會多返鄉交流,傳承原鄉文化。

  海端鄉目前唯一的女巫師胡金娘,當天用布農語為文物啟運祈福。她説,看到歷史悠久的文物就想起祖先生活的場景,期望年輕人能多了解祖先的故事,並繼承他們的智慧。

  據介紹,在臺觀光部門推動下,包括大陸民眾在內的遊客越來越青睞臺灣少數民族部落旅遊。主辦方預計此次特展將吸引不少遊客。陳冠甫認為,部落旅遊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有助於年輕人本地就業;希望藉觀光經濟的發展,推動少數民族文化的延續。(陳小願 賈靖峰)

[責任編輯:高旭]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