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男友、婆婆都讓人生氣?臺灣網路“靠北”文化流行

2016年03月08日 18:52:59  來源:東南網
字號:    

  男友、婆婆都讓人生氣?臺灣網路“靠北”文化流行

  近年來臺灣“臉書”粉絲團掀起了一股“靠北”(閩南語諧音,可理解為罵人、抱怨)文化,無論何種職業、何種身份,都能在網路上找到發泄不滿的平臺。

  網路的“匿名性”和影響力讓相關粉絲專頁不斷涌現,甚至受到主流媒體關注。然而,這種以抱怨為基礎的網路文化,卻成為網路霸淩滋生的“搖籃”,同時也讓人感嘆,臺灣社會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怨氣?

  名目繁多 網羅臺灣社會事

  打開臺灣“臉書”搜索“靠北”關鍵詞,得到的結果可能讓你嚇一跳。臺灣“靠北”系列網路專頁數量眾多,其中粉絲數最多的要數“靠北男友”,至今吸引近60萬網友按讚,而緊隨其後的“靠北女友”也有近50萬的按讚數。

  剛開始很多抱怨專頁都與生活瑣事有關,例如對老公、老婆、婆婆、上司等人的抱怨。像“婆婆對我不好”、“男友花心”、“女友拜金”等話題都還算無關痛癢,網友透過網路傾訴日常無處發泄的委屈,也有一些典型例子成為茶余飯後的談資。

  但漸漸地,這樣的抱怨擴展到各行各業。例如警察抱怨工作、替代役抱怨訓練的專頁;學生抱怨學校的“輔大”、“亞大”專頁;服務業抱怨顧客的“乘客”、“7-11”、“麥當勞”、“電信業奧客”專頁等等。名目之繁多,分類之細緻,令人咋舌。這些專頁揭露著來自臺灣各界的醜惡現象,幾乎能夠扮演社會新聞板塊的角色。

  匿名曝光 形成霸淩重災區

  與常規媒體版面不同的是,網路匿名發文難以追究責任,讓網友可以肆無忌憚地曝光和揭短,方便發泄的同時,謠言也隨之而起。今年4月份,網模楊又穎在家自殺身亡的消息震驚了臺灣社會,據了解造成其自殺的原因之一,就是在“靠北部落客”出現的攻擊文章。楊又穎的死引發大眾對於網路言論界限的思考,“靠北部落客”一度涌入許多憤怒的網友,紛紛要求其“關版”。

  楊又穎並不是受到“靠北”影響的第一人,去年底“九合一”選舉過程中,“臉書”就出現過一個“靠北勝文”的頁面。連勝文競選團隊公佈的視頻和政見,都會被第一時間拿來歪曲和惡搞。這種抱怨專頁,成為了網路霸淩的重災區。

  就在上個月,“臉書”亞太區戰略合作主管張健在一次會議中提及,為了負起傳遞正面能量的社會責任,這種提供匿名投稿、讓網友發泄情緒的粉絲團未來將逐漸清理。網路抱怨文化會走向何處,成為一個未知數。

  關注各界 偶爾傳遞正能量

  作為一個宣泄情緒的平臺,抱怨專頁所帶來的影響也不儘然是負面的。由於涉及諸多領域,抱怨專頁讓民眾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到各行業生態,一些弱勢群體也走進了關注的視線。

  臺中市警局5月舉辦保安機動警力演練,近600名員警在烈日下揮汗操演。派出所女警吳宇庭有感而發,將一首改編自《聽見下雨的聲音》的“保安神曲”放上“靠北警察”專頁,希望能檢討“機動保安警力訓練檢測”中的不切實際之處。結果“警政署”隔天立即發文修正了訓練內容,女警的行為也得到了網友的讚許。

  不久前臺灣麥當勞祭出“得來速60秒急速服務”,有員工在“靠北麥當勞”痛批這項服務不人性,讓服務員太過操勞。文章一齣也獲得許多人共鳴,有網友發起“要求麥當勞停止60秒得來速”的活動,最終也收到了成效,維護了服務員權益。

  即便是抱怨男友、女友的頁面,偶爾也會出現溫馨感人的小故事。網路抱怨文化就像雙刃劍,如何善加利用,主要還是取決於人。(海峽導報記者 林靜嫻 整理)

[責任編輯:李寧]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