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一個臺灣小夥的棒球之路(圖)

2016年03月08日 19:35: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一個臺灣小夥的棒球之路(圖)

  圖為李世翔一絲不茍地指導棒球隊的隊員開展棒球運動訓練。 黃水林 攝

  “來連城教棒球是為了追尋最初的棒球夢想。”3日,已在福建連城這塊紅土地上為當地10多所中小學校棒球隊開展技術指導近1年、來自臺灣的帥小夥李世翔樸實地説。

  2009年,李世翔從家鄉臺灣嘉義市來到集美大學體育學院,主修社會體育專業。除了課本裏的專業知識,李世翔還要進行一項專項運動訓練。這項運動,便是促使他跨海來閩的理由:棒球。2014年,大學畢業後,連城縣興起的棒球運動吸引他來到這個山區縣當棒球教練,傾力用小小棒球搭起閩臺文體經濟交流的橋梁。

  夢想的開啟與轉折 

  初一那年,李世翔第一次接觸棒球。“小時候身體瘦弱,父母讓我打棒球的初衷,也只是為了讓我鍛鍊身體。”

  臺灣棒球運動普及率很高,不僅有職業棒球隊,小學、中學、大學都有自己的棒球隊。1969年,臺灣拿到世界青少年棒球賽冠軍,而這一支冠軍隊伍就來自嘉義。從高中起,李世翔便堅定了要走職業棒球的道路。

  臺灣濃厚的棒球文化,給了他一個棒球的夢想,卻不足以讓其夢想變為現實。“我的身體條件不夠好,這也限制了我棒球水準的提高。以我的能力,要想在臺灣打職業棒球聯賽幾乎不可能。”李世翔與中學時期的眾多隊友一樣,到了進大學的時候,也面臨同樣的選擇難題。

  經家鄉的一位朋友介紹,李世翔得知可以來大陸讀大學。大陸的棒球運動方興未艾,對於從小接受棒球專業訓練的運動員來説,或許孕育著更大的機會。廈門的臺商很多,也形成了一定的棒球運動氛圍,而集美大學早在2006年便成立了棒球隊。這些,都契合了李世翔的棒球夢想。

  第一次觸碰到夢想 

  李世翔在集美大學裏的棒球訓練生活相對寬鬆,極有規律。每天下午2點開始,一直到5點或者6點結束。李世翔至今還記得,2011年的一場訓練賽上所發生的一幕。“當時比賽進行到了最後關鍵階段,我們的隊伍比分落後,此時又是一位女隊員上場,也許是過於緊張,她打空了。她下場時,一位即將上場的隊員跟她説:‘沒關係,還有我們。’最終,我們逆轉勝,贏得了比賽,那位女隊員哭了,我也哭了。”

  正是因為李世翔等幾位臺灣棒球特長生的加入,集美大學的棒球隊也備受重視。2010年,集美大學聘請了一位臺灣的棒球教練,專門帶領球隊進行訓練、比賽。

  2012年,全國大學生棒球錦標賽在北京舉行,集美大學棒球隊勇奪體育師範院校組的冠軍。這是集美大學棒球隊歷年來的最佳戰績,也是李世翔棒球生涯裏最具分量的一個冠軍。“以前也拿過不少冠軍,但要麼是臺灣的校際賽,或者是臺商組織的業餘賽。”李世翔説,在那次比賽中,他兼做投手、外野手二職。當觸碰到冠軍獎盃的那一瞬間,他感覺到自己真正觸碰到了夢想。

  夢想在延續 

  如今,大學畢業的李世翔已在連城縣從事了近一年的棒球教學工作。跟其他面臨選擇去留的臺生不一樣,李世翔一開始就決定要留下來。

  “以我的水準,想要在臺灣找到一份棒球教學的工作比較難,但是我不想放棄棒球。”畢業之初,廈門音樂學校、廈門一中棒球社紛紛向李世翔伸出橄欖枝,他卻選擇了連城這個山區小縣,因為這裡有全球最大的棒球系列設備生産基地。更重要的是,這裡的小學、中學都開設了棒球課,這裡的很多農民、工人、教師、商人都能打上幾場棒球。這樣一種氛圍,或許比不上臺灣的成熟,但很有些李世翔家鄉的味道。

  “揮棒要有力,擲球要準確,跑動要迅速……”在連城,李世翔總是一絲不茍地指導棒球隊的隊員開展棒球運動訓練。

  李世翔生活既忙碌又充實,他每天都要輾轉在城鄉開展棒球運動的中小學,把自己的棒球運動知識、經驗毫無保留地教給當地的孩子們。週末,他更忙碌,不但要組織實小、連城二中等幾所重點校棒球隊學生開展訓練,還要為全縣中小學體育教師上棒球運動訓練課,期望更快地將棒球運動推廣到全縣。

  正是李世翔的不懈努力,連城棒球運動開展得紅紅火火,不但引起了國家體育總局的關注,第七屆海峽論壇海峽兩岸棒球文化節也在連城舉行。

  李世翔的棒球之路,從臺灣鋪到了福建連城,並且將在這裡繼續延伸下去。(完)

一個臺灣小夥的棒球之路(圖)

  圖為李世翔一絲不茍地指導棒球隊的隊員開展棒球運動訓練。 黃水林 攝

[責任編輯:楊健雄]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