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福建東山耄耋阿婆的針線“海峽情”

2016年03月08日 20:18: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福建東山耄耋阿婆的針線“海峽情”

    沈阿婆在精心繡織披在關帝像身上的“神衣”。 朱少文 攝

  

    沈阿婆向晚輩展示自己做的“神衣”。 朱少文 攝

  題:福建東山耄耋阿婆的針線“海峽情”

  連日來,福建省東山縣銅陵鎮公園社區95歲的阿婆沈麗賢正忙於為一些神像做新馬褂,準備在6月28日(農曆五月十三)——海峽兩岸關帝文化旅遊節時,讓這些神像著新衣隨關帝一同出巡。

  1921年農曆五月廿一,沈麗賢出生於銅陵鎮一個普通的漁民家庭。小時候,沈麗賢經常看母親繡花、做衣服,並打下手,慢慢地就喜歡上了這門手藝。直到10歲那年,她參加了繡花隊,正式跟著姐姐阿姨們學手藝,沒想到一繡就繡了八十多年。

  27日,記者慕名到沈老阿婆家一探飛針走線絕技,沈阿婆特地從房間裏搬出了裝有針線、亮片珠子、繡布、圍兜、垂穗……的“百寶箱”。

  沈阿婆拔出一根針,不用借助眼鏡,只用幾秒鐘時間,她便穿好了線,然後在一塊布上飛快地穿梭起來,並向記者講起了那充滿濃濃“海峽情”的故事。

  沈阿婆有一對孿生哥哥陳秋全、沈秋喜(一人隨母姓,一人隨父姓)。上世紀40年代末,為了防止被國民黨軍“抓壯丁”,她父親連續幾個月下海釣魷魚賣錢,雇了一個人去頂替。“不想,幾個月後,所雇之人逃跑了,又面臨著被抓丁的困境。”最終,她的大哥陳秋全被抓去了臺灣,後來音信全無。

  回想起這些,沈麗賢傷感地説,“我真後悔當初沒做件衣服給大哥穿!”

  時光飛逝,沈麗賢成家立業、生兒育女,兒女們也都事業有成並到城裏生活,但她仍然堅守在自己的祖屋、堅守著自己的生活規律。早上六點起床,梳頭,打水澆花,煮飯,掃掃地,繡繡花,看看電視,唱會兒《東山歌冊》……

  當然,更重要的是,沈阿婆還是堅守著自己心愛的手藝,織繡馬褂、圍兜、梁傘、披肩、桌裙、三寸金蓮鞋等贈送各寺廟神像。

  1995年1月,東山關帝祖廟神像首次乘船直航抵臺灣本島出巡半年,祖廟要帶著6面錦旗赴臺。身為關帝信眾的沈麗賢攬下了其中2面的活。她日夜加班3天,終於繡了2面“蝙蝠”錦旗。

  彼時,關帝神像的披肩過於陳舊,急需更換,東山島卻買不到同款的綢鍛,正無計可施時,沈阿婆想起有一位新加坡親戚送了她一塊金黃色的綢鍛。

  隔天天剛濛濛亮,她就起床翻箱倒櫃找出那塊綢鍛,迅速跑往關帝廟比對發現,綢緞的質地、顏色、大小都一樣。於是,沈阿婆急忙找來一班老姐妹們一起為關帝神像做新披肩。

  後來,沈阿婆等人做的披肩和錦旗都隨關帝神像出巡臺灣,受到了30多萬信徒爭相膜拜。由於技藝精湛,沈阿婆製作的三寸金蓮鞋還被送到臺灣展出,製作精美“金玉滿堂”桌裙被送到廈門展覽,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參觀的眼球。

  在記者讚賞其粉絲遍佈海峽兩岸時,沈老阿婆説,“我只做自己喜歡的事,現在老了,每年只能做幾件贈送給寺廟或晚輩作留念,如果我大哥在臺灣有後代,能因此找回自己的根,那就再好不過了。”(完)(朱少文 張藝生 高淑萍)

[責任編輯:李寧]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