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來的追夢人:少年跨海追尋棒球夢

2016年03月08日 20:25:56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臺灣來的追夢人:少年跨海追尋棒球夢

   李世翔(左)在連城縣實驗小學棒球課上教學。

  之所以選擇來大陸讀大學,李世翔説,是為了追尋最初的夢想。

  2009年,李世翔從家鄉臺灣嘉義市來到集美大學體育學院,主修社會體育專業。除了課本裏的專業知識,李世翔還要進行一項專項運動訓練。這項運動,便是促使他跨海來閩的理由:棒球。

  夢想的開啟與轉折

  初一那年,李世翔第一次接觸棒球。“小時候身體瘦弱,父母讓我打棒球的初衷,也只是為了讓我鍛鍊身體。”

  臺灣棒球運動普及率很高,不僅有職業棒球隊,小學、中學、大學都有自己的棒球隊。1969年,臺灣拿到世界青少年棒球賽冠軍,而這一支冠軍隊伍就來自嘉義。從小耳濡目染的棒球文化,將李世翔打棒球的初衷,逐漸演變成一個夢想。

  “初中時候訓練量不那麼大,只是每天下午訓練。到了高中,幾乎是全天訓練。”從高中起,李世翔便堅定了要走職業棒球的道路。

  臺灣濃厚的棒球文化,給了他一個棒球的夢想,卻不足以讓其夢想變為現實。“我的身體條件不夠好,這也限制了我棒球水準的提高。以我的能力,要想在臺灣打職業棒球聯賽幾乎不可能。”李世翔與中學時期的眾多隊友一樣,到了進大學的時候,也面臨同樣的選擇難題。

  臺灣職業棒球發展已近成熟,要想在大學期間打進職業棒球聯賽絕非易事,但是,李世翔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棒球夢想。

  經家鄉的一位朋友介紹,李世翔得知可以來大陸讀大學。大陸的棒球運動方興未艾,對於從小接受棒球專業訓練的運動員來説,或許孕育著更大的機會。廈門的臺商很多,也形成了一定的棒球運動氛圍,而集美大學早在2006年便成立了棒球隊。這些,都契合了李世翔的棒球夢想。

  第一次觸碰到夢想

  “還記得在新生大會上,輔導員特意把我們幾個來自港澳臺的學生叫了出來,介紹給大家,讓同學們多照顧幫助我們。”對於入學後收穫的第一份感動,李世翔記憶猶新。

  李世翔所在的班級有32名學生。而在隔壁班,還有好幾位與他一樣來大陸求學的臺生,其中一位是他的高中同學,這位同學跟他一樣,也是棒球特長生。

  集美大學裏的棒球訓練生活相對寬鬆,但極有規律。每天下午2點開始,一直到5點或者6點結束。大一那一年,李世翔他們還只是球隊自行訓練,每天的訓練賽當然必不可少。李世翔至今還記得,2011年的一場訓練賽上所發生的一幕。“當時比賽進行到了最後關鍵階段,我們的隊伍比分落後,此時又是一位女隊員上場,也許是過於緊張,她打空了。她下場時,一位即將上場的隊員跟她説:‘沒關係,還有我們。’最終,我們逆轉勝,贏得了比賽,那位女隊員哭了,我也哭了。”

  正是因為李世翔等幾位臺灣棒球特長生的加入,集美大學的棒球隊也備受重視。2010年,集美大學聘請了一位臺灣的棒球教練,專門帶領球隊進行訓練、比賽。

  2012年,全國大學生棒球錦標賽在北京舉行,集美大學棒球隊勇奪體育師範院校組的冠軍。這是集美大學棒球隊歷年來的最佳戰績,也是李世翔棒球生涯裏最具分量的一個冠軍。“以前也拿過不少冠軍,但要麼是臺灣的校際賽,或者是臺商組織的業餘賽。”李世翔説,在那次比賽中,他兼做投手、外野手二職。當觸碰到冠軍獎盃的那一瞬間,他感覺到自己真正觸碰到了夢想。

  夢想在延續

  如今,大學畢業的李世翔已在連城縣從事了近一年的棒球教學工作。跟其他面臨選擇去留的臺生不一樣,李世翔一開始就決定要留下來。

  “以我的水準,想要在臺灣找到一份棒球教學的工作比較難,但是我不想放棄棒球。”畢業之初,廈門音樂學校、廈門一中棒球社紛紛向李世翔伸出橄欖枝,他卻選擇了連城這個山區小縣,因為這裡有全球最大的棒球系列設備生産基地,更重要的是,這裡的小學、中學都開設了棒球課,這裡的很多農民、工人、教師、商人都能打上幾場棒球,這樣一種氛圍,或許比不上臺灣的成熟,但很有些李世翔家鄉的味道。

  從一開始的職業棒球夢想,到現在的棒球教學;從棒球學生到棒球老師、教練,最初的夢想或許有了轉彎,但是並未偏離軌道。李世翔的棒球之路,從臺灣鋪到了福建,並且將在這裡繼續延伸下去。(李烈 文/圖)

[責任編輯:李寧]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