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北地鐵志工選拔如馬拉松式大考 需學簡易急救

2016年03月09日 09:07:30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臺北地鐵志工選拔如馬拉松式大考需學簡易急救

    一名臺北捷運志工正在協助乘客處理購票問題。

  在臺北乘坐捷運,你大可不必擔心迷路,也無須害怕跌倒了無人問津,因為隨時會有身穿藍背心、頭戴小橘帽的捷運志工上前服務,他們已成為臺北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回家路上,一路綻放的“牽牛花”

  助人是一種自我修行

  連日來,臺北“捷運文化節”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行,傳遞著志工服務、排隊乘車、輕聲接聽手機等捷運文化理念。作為捷運文化的一部分,志工服務在臺北捷運站無處不在。只要你有困難,那些身穿藍背心、頭戴小橘帽的志工,必然會挺身而出、主動上前服務。

  “志工宛若遍佈臺灣各地的牽牛花,他們的服務看似微小,卻靜水流深地提升了臺灣文化環境的整體氣質。”對於志工,臺灣知名作家龍應臺有著如是評價。

  張瑞發是臺北捷運志工隊伍中最資深的“牽牛花”,今年已85歲高齡,服務時間長達15年之久。平日裏,他主要在捷運劍潭站負責指引方向,協助乘客處理購票、問路、搭乘電梯等相關事宜。

  “歲數大了,要找點事做才行,而且能幫到人,真的很開心。”張瑞發説,做志工要有同理心,還要有耐心,只有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才能理解每一個人的脾氣、話語,耐心地做好服務。

  有一回,一名40多歲的中年男子,由於不熟悉刷卡操作,試了多次都無法成功入場,氣得將卡摔在地上,還狠踹了幾腳閘門。張瑞發看到後,默默地走了過去,彎腰撿起卡來,仔細地告訴中年男子怎麼使用。看著老人家為他服務,男子頓時不好意思起來。

  事實上,乘坐臺北捷運,你總能看見這樣感人的畫面。因為這裡有一群熱心的捷運志工,默默守候、一路相伴,猶如代表著質樸、辛勤的牽牛花,帶給旅客溫暖和感動。

  “施比受有福,我和太太是人老心不老,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鄭明華、鄭月娥是一對志工夫妻檔,在捷運站服務了10多年,去年榮獲志工界最高榮譽“優良志工金鑽獎”。

  記者在捷運臺北站見到,穿著藍背心的鄭月娥站在電扶梯旁,一看到乘客有狀況立刻上前詢問。更令人佩服的是,就算颳風下雨也不曾澆熄夫妻倆的熱情,即便是臺北跨年夜,他們也寧願放棄看晚會,而堅守在月臺前疏導擁擠的人群。

  在鄭月娥的工作日誌上,記者看到這樣一句話:“助人為快樂之本,做志工是很好的助人方式,也是很好的自我修行方式。”也許,這並不僅是鄭阿嬤一個人的心路歷程,更是捷運志工隊全體成員內心的真實寫照。

  選拔是一場馬拉松式的“大考”

  自2000年12月成立以來,臺北捷運志工隊伍已從最初的2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近400人。其中,男性志工120名,女性志工260余名,夫妻檔15對,年齡最小的不到20歲,最大的已超過80歲。如今,活躍在捷運線上的“牽牛花們”,已成為臺北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據臺北捷運志工隊有關人士介紹,志工成員主要分為月臺志工、車站志工和兒童新樂園志工,工作內容主要是管理人流秩序、提供旅客諮詢、進行安全導引、協助身心障礙者搭乘電梯等;服務時間集中在7點至10點、17點至20點的上下班高峰時段,每名志工一週至少排一次班,一次執勤2至3小時。

  如果你以為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志工隊伍,那就大錯特錯了。“做志工要有‘三心二意’,即真心、用心、愛心以及意念堅定、意志清晰,只有盡最大努力奉獻出自己的熱誠,才稱得上一名合格的捷運志工。”志工曾淑枝説,每年公司會根據各車站、營業場所的面積大小、人流量等因素,評估出志工需求數,再由人力處加以核定及招募。

  “通過甄選後,備選志工會面臨一系列的上崗培訓,這是一場猶如馬拉松式的‘大考’。”臺北捷運公司人力處處長鄭勝泰告訴記者,入圍者需完成12課時的志工基礎教育訓練課程,內容包括捷運車站安全設備操作演練、簡易急救、緊急避難引導等;通過後,還需進行形體訓練、實地演練及一對一教學等;正式上崗前,仍有一段實習期,由資深志工和部分民眾進行現場督導、考核,最後被評估合格的,才能正式成為一名捷運志工。

  “為了提高志工的服務能力,公司還設置了各種類型的培訓。如,大講座、小組討論、工作坊、戶外活動等。”鄭勝泰説,他們每年還會制訂“志願服務計劃”,內容包括志工招募、訓練、勤務執行、聯誼活動等,以確保志工隊伍的後續發展。

  “行善不用離家遠,歡迎加入捷運志工隊伍。”走在臺北街頭,你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公益廣告,它打動了許多人。 “現在兒女都大了,與其待在家裏,不如出去日行一善。”已退休的陳巧華老人告訴記者,如今除了固定上肚皮舞、瑜伽課外,她每週都會到附近的捷運站做3天志工,日子過得充實而快樂。

  是的,生在斯、長在斯,多做一份有意義、離家近的善舉,儘自己的力量守護自己的“家”,難道不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嗎?(駐臺記者 劉深魁 文/圖)

[責任編輯:李寧]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