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寫真:蔣家“禦廚”96歲高齡再做“左宗棠雞”

2016年03月09日 12:27: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灣寫真:蔣家“禦廚”96歲高齡再做“左宗棠雞”

  曾服務過蔣介石和蔣經國、退隱“廚界”多年的臺灣“湘菜之神”彭長貴,29日再現“江湖”。

  當天,位於臺灣新北市的“彭園會館”開館,這家知名餐廳的創辦人以96歲高齡,向公眾展露他所創造的“左宗棠雞”做法。

  出生於1918年的彭長貴是湖南省長沙縣沙坪人。20歲時,懷揣一把菜刀闖世界的他,被國民黨部隊抓壯丁,當了連長私廚。憑藉高超手藝,他從營部一路做到蔣介石、蔣經國的家廚,並於1949年赴臺。

  有介紹指,蔣介石曾説,“湖南有兩個寶,一個齊白石留在大陸,一個彭長貴來了臺灣。我和共産黨平分秋色。”

  多年後,彭長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創造的名菜“左宗棠雞”。

  彭長貴29日介紹稱,這道菜誕生於1952年。當時國共對峙,協防臺灣的美國太平洋第七艦隊司令雷德福特(Redford)訪台四天,臺灣負責接待的海軍總司令梁序昭連續三天設宴款待,並請當時在廚界聲名遠揚的彭長貴掌廚。

  “前兩天,客人都很滿意,第三天總要有些不一樣”,彭長貴説,紅燒、油淋與清蒸的做法都用過了,為讓客人換換口味,他靈機一動將雞肉切成大塊,先炸到金黃半焦狀,再下醬汁佐料,炒成一道新菜。雷德福特品嘗後詢問菜名,彭長貴隨口起名:“左宗棠雞”。

  “湘軍善戰,左宗棠是清朝湘軍大將軍、人人皆知的‘常勝將軍’”。彭長貴説,自己是湖南人,做的是湘菜,所以當年給這道新創的菜冠上“左宗棠雞”之名。

  上世紀70年代,彭長貴赴美開辦“彭園”餐館。機緣巧合,一次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彭園”宴客,吃過“左宗棠雞”後讚不絕口。此事經《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等媒體大幅報道,這道菜名氣大震,逐漸成為美國人眼裏中餐“第一菜”。

  中餐館爭相學習“左宗棠雞”做法。如今美國每年數十億美元産值的5萬多家中餐廳,幾乎都提供“左宗棠雞”;甚至有中餐廳徵聘廚師,以“是否會炒左宗棠雞”為考題。

  數十年過去了,彭氏的餐飲公司在美國以及臺北、臺中、臺南等地開有多家分店,員工數千名,彭長貴也被譽為臺灣湘菜“祖師爺”。

  事實上,“左宗棠雞”之外,彭長貴摸索出來的的富貴火腿、酥烤素方、東安子雞、一品豆腐等菜式亦名揚國際。

  如今,已退休10多年的彭老先生,偶爾還到各地彭園餐廳走走,看看徒弟們炒的菜夠不夠道地。

  此番再向世人展示廚藝,彭長貴的想法很簡單:“希望客人能喜歡彭園的味道。”

  29日的活動現場,還播放了美國導演拍攝的紀錄短片《尋找左宗棠》(The Search for General Tso)。這部在美國獲過多個獎項的影片,介紹了“左宗棠雞”的前世今生,也讓人們更了解這位執著的“湘菜之神”。(完)

[責任編輯:朱煉]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