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攝影師:把藝術家當成生態物種來拍

2016年03月09日 12:38: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灣攝影師:把藝術家當成生態物種來拍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在臺灣一場藝術家的展覽開幕會上,一位頭髮灰白、扛著攝影器材的瘦削男性正在“指揮”藝術家站在哪、臉朝哪個方向,展現什麼樣的神情,仿佛明星在棚拍。面對指令,即使是很有主見的藝術家們也多半乖乖聽令。有這般能耐的攝影記者,臺灣美術界只有一位,就是人稱“聰哥”的陳明聰。

    “我把藝術家當成生態物種來拍,一位就是一個新物種。一個物種拍10年,該有的畫面應該都具備了。”今年7月下旬,陳明聰將首次在臺北關渡美術館舉辦“100個藝術家”攝影展,8月初出版《108位當代藝術家》(暫定)攝影集。

    陳明聰可説是當前唯一專任的美術線攝影記者,每逢藝術家舉辦展覽,總可見到他自發性地扛著攝影器材去展場記錄,即使一度發生車禍,休養期間他也把腳架當拐杖撐出門拍照。

    自1998年擔任《新朝藝術雜誌》攝影記者開始,16年來陳明聰已記錄了上千位藝術家,累積照片無可計算。有趣的是,曾從事3年生態攝影的陳明聰,把這段經驗移植到藝術家的拍攝計劃上,套用生態攝影的12字箴言:“生老病死、左鄰右舍、天災人禍”,在拍攝藝術家本人之外,也關注藝術家與環境、家人之間的關係,面向相當完整。

    陳明聰發揮生態攝影“時間換取空間”的精神,從一開始的懵懂挫折,至今已能掌握多數藝術家的個性與創作特質,獲得藝術家的信任,在鏡頭前卸下心防,展現自然本色。近來他在社交網站上分享10多年來的照片,只見有的長髮變短髮,有的是抗歲月的“不老傳説”,今昔對照引發熱烈反響。

    “一開始的確有點憧憬,藝術家嘛,像一個神秘族群,認識藝術家多少有點沾光的感覺,很像追星”,回憶踏入美術圈之初,陳明聰內心很忐忑。“半個都不認識,也沒人教我如何拍藝術家,挫折感很大。”他也曾因為不識藝術家的長相被捉弄,“我很認真拍了幾張底片後,才知道自己拍錯人,而旁人已經笑翻了,當時真的很糗。”

[責任編輯:周劍]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