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大統“毒油”6成流向富味鄉 部分外銷到香港

2016年03月09日 14:02: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灣大統“毒油”6成流向富味鄉部分外銷到香港

  新北市衛生局昨稽查富味鄉總公司,將11項産品帶回檢驗,該公司稱含棉籽油産品全數外銷,未流入市面。圖片來源:臺灣媒體

  據臺灣媒體報道,大統棉籽油“毒油”事件延燒到芝麻油大廠──富味鄉食品公司!臺當局衛生福利部門昨(21日)證實7619噸進口粗製棉籽油約6成流向富味鄉,衛生單位昨緊急稽查富味鄉總公司和工廠。

  綠營“立委”林淑芬懷疑富味鄉把棉籽油混入內銷油品,並指統一超涼麵的芝麻醬,和桂冠、西北芝麻湯圓都是富味鄉代工。富味鄉強調棉籽油精煉後百分百外銷,,主銷新加坡、香港特區、澳洲、加拿大、菲律賓等5地也未替他廠代工。

  面對食安防線失守,行政機構副副負責人毛治國昨主持項目會議,要求嚴懲大統,並對違法業者加強查緝。昨食安跨部門項目小組會議做成結論,臺當局“衛福部”將修正“食品衛生安全管理規範”,要求食品業者對使用原料應定期自行抽檢,或送第三方實驗室檢驗,建立品管檢驗紀錄,強化食品業者自我品管及源頭管理。“行政院”也將在食品藥品安全會報下成立“食品安全稽查及取締聯合小組”,跨部門對違法業者加強查緝及嚴辦。

  不過,綠營“立委”趙天麟批評,當局希望業者承擔自律責任,“若業者利欲熏心,不但消費者倒楣,連第三方檢驗機構的公信力也可能受傷”。

  芝麻油市佔達8成

  有30年曆史的富味鄉,其芝麻油市佔率高達8成,相關訊息昨上午傳出後,富味鄉興櫃股價大跌,終場收66元,下跌13元,大跌16.46%。裏仁等有機商店,昨也緊急下架富味鄉供應的相關商品。“衛福部次長”許銘能強調,富味鄉下游工廠都在稽查油品廠名單中,“棉籽油是否內銷或標示不實,週五前就有結果”。

  本次大統“毒油”事件,大統以低價進口的棉籽油混充花生油等油品,大賺黑心錢,而棉籽油若精煉不完全,殘留的棉酚具生殖毒性。“立委”田秋堇昨在“立法院”臨時提案通過,要求市售調和油若添加棉籽油,須標示才能上架且不得檢出棉酚,“衛福部”回應將召開專家會議討論。

  許銘能在答詢時並表示,臺灣進口棉籽油的僅大統、富味鄉,富味鄉進口棉籽油精煉後以外銷為主。林淑芬稱富味鄉油品內外銷比例為6比4,難保棉籽油不被民眾吃下肚。

  業者:精煉後外銷

  林淑芬並於個人社交網站質疑,“食品衛生管理署”公佈臺灣從去年1月至今年8月共進口7619噸棉籽油,富味鄉佔6成約4571噸,而據海關棉籽油出口資料,去年臺灣出口共570噸,今年1至8月共出口418噸,富味鄉財報僅顯示,芝麻製品、一般油品以外的其他油品去年出口129噸,“根本兜不攏,合理懷疑未出口的棉籽油都被摻雜到別種油品內”。她呼籲富味鄉應交代進口棉籽油流向,相關單位也該查核。

  富味鄉執行副總林秀蓉澄清,棉籽油是專門客制化的産品,僅佔總營收3.1%。她出示7月報關單證明精煉的棉籽油全數外銷,主銷新加坡、香港特區、澳洲、加拿大、菲律賓等5地,由客戶自行變化出調和香油、辣椒油、花生油、玉米油等4個品項。

  強調可無條件退貨

  林秀蓉説,富味鄉前年7月開始進口棉籽原油到目前累計5828噸,每年需求1800噸,庫存約1200噸,而財報數字不應看“其他油品”,應看“一般油品”項目,該公司去年出口503噸,今年尚未出爐。若依林秀蓉所提數據,與林淑芬所提的570噸相當接近。

  林秀蓉並提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的檢驗報告書,證明澳洲進口的棉籽油未檢出含毒棉子酚,經精煉後也未檢出棉子酚,未含棉子酚的棉籽油是安全的,在臺灣地區及境外都是合法食用油。

  至於主要産品中的芝麻類製品,林秀蓉説,在臺主要銷給醬包廠,也沒為統一或其他廠商代工。她強調,富味鄉在臺銷售的任何油品都與棉籽油無關。富味鄉常務董事陳瑞禮也説,進口食用級棉籽油的成本較高,進口後還要再精煉,“成本比色拉油還要貴,怎可能用來混充高價油?”林秀蓉強調,若通路、客戶有疑慮,完全接受無條件退貨及下架。

  油品化驗兩周出爐

  桂冠和西北昨表示,湯圓均是自行生産,富味鄉僅是芝麻粉供貨商之一,且芝麻粉和問題油品無關。統一超商稱,富味鄉是芝麻醬原料供貨商之一,但提供的成分清單不含棉籽油。嘉義市福義軒昨表示僅向富味鄉購買黑芝麻粒,嘉義市衛生局已證實黑芝麻餅沒問題。三味屋經略國際行銷公司坦承使用富味鄉芝麻粒,昨要求業者提供檢驗報告,並暫時停止進貨。

  彰化縣衛生局昨稽查富味鄉芳苑鄉工廠,發現棉籽油進口與出口量相符,因此未封存油品。新北市衛生局昨前往五股區富味鄉總公司稽查,將富味鄉頂級黑麻油、正芳芝麻香油共11項油品帶回化驗,報告兩周內出爐。

  新北衛生局表示,富味鄉油品若證實使用棉籽油,將依“食管法”罰4萬(新台幣,下同)至20萬元,假冒油可罰6萬至1500萬元,油品違法加入食品添加物可罰3萬至300萬元。

[責任編輯:朱煉]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