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媒:推動兩岸交流 鄧麗君點明瞭道理

2016年03月09日 14:03: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20日刊載社論《鄧麗君告訴我們的道理》,文章指出,就兩岸交流來説,保守只會帶來萎縮,唯有大膽向外開拓,才有機會創造更大市場──影響力就是商機。文化尤其如此。不要怕開大門,人才流動愈自由,可用人才愈多。

  文章摘編如下:

  “如果我能穿越時空,回到30年前,和她合唱一首歌,是多麼榮幸的事情。”不久前,周傑倫在“2013年魔天倫臺北小巨蛋演唱會”上陳述了這段話之後,鄧麗君隨即出現在舞臺上,兩人合唱了《你怎麼説》、《千里之外》、《紅塵客棧》等三首歌。這段演出不但讓臺下觀眾為之瘋狂,也引起其他地區的注意,包括香港在內,已有演唱會主辦單位提出要求,希望周傑倫在當地的演唱會也能有這段演出。

  臺上站著的,當然不可能是鄧麗君本人,但也不是找人模倣她,而是請特效團隊運用“虛擬圖像重建技術”,製作出來的鄧麗君4D身影,如同真人一般站在觀眾面前演唱。舞臺上,時光彷彿真的凝結了,回到了30年前;然而,在舞臺之外,從鄧麗君開始,兩岸間的文化交流、特別是流行文化之間的互動,卻早已 不再是“千里之外”的陌生,而是愈來愈緊密的連結、愈來愈深刻的相嵌。

  明年是鄧麗君“十億個掌聲”演唱會30週年,當年鄧被美國CNN評選為50年來全球最知名的20位音樂家之一,“十億個”掌聲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而這“十億個”掌聲又是怎麼來的呢?當然包括了當時尚未與海峽這一邊的臺灣有太多接觸的大陸。彼時,兩岸間官方互不往來,但鄧麗君的歌聲卻早已穿透屏障,進入大陸人民的耳中、心裏。儘管鄧麗君始終未能踏上父母所生長、來自的土地,但她已用歌聲劃開了兩岸間的隔閡與隔絕──這,就是流行文化的力量。

  近一些的例子。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跨海放映,在香港創下最賣座華語片、在大陸創下最賣座臺灣片的紀錄。兩岸三地年輕人的成長背景不同、甚至思想或者價值觀也不一定一樣,但卻能夠在這樣的一部電影裏尋找到共鳴:原來青春擁有共同的元素,擁有相似的情緒起伏,因此,觀眾能夠被同樣的一部電影感動──這,就是流行文化的力量。

  兩岸流行文化的品味與喜好,有逐漸趨於同步的現象。一部《後宮甄嬛傳》在兩岸都創造了超高的收視率與話題。這部戲,是史實也好,是虛構也罷,畢竟那裏面的人物、時空背景、人性曲折,是奠基於華人所熟悉的歷史或者野史──是共同擁有的歷史文化資産,讓這部連續劇創造出兩岸共同的狂熱;更別説同樣有高人氣的大陸劇《步步驚心》,男主角來自臺灣。

  文化是生活方式、也是思考方式的累積與不斷創造,臺灣這片土地在中國歷史中擁有獨特的進程,以不同時期來到的漢人為中心,幾經異族文化的注入,因而這裡的中華文化有了更為多元活潑的生命力,給了創作相當的養份。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一位地主要出遠門,把三個僕人叫來,分別給予5000兩、2000兩和1000兩銀子,叫他們好好運用。一年後主人回來,領了5000兩的僕人利用這筆錢又賺了5000兩,2000兩的也又賺了2000兩,但1000兩的那位卻只把錢埋在土裏,完全沒有增值;主人非常生氣,就把這1000兩拿回來給了另外兩位,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馬太效應”,指的就是多的愈多、少的愈少。

  這個故事值得我們文化界深思:保守只會帶來萎縮,唯有大膽向外開拓,才有機會創造更大市場──影響力就是商機,文化尤其如此。不要怕開大門,人才流動愈自由,可用人才愈多。

[責任編輯:朱煉]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