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兩岸港澳消費者信心指數:大陸向好 臺灣保守

2016年03月10日 15:05:22  來源:中新社
字號:    

  由海峽兩岸及港澳四所高校聯合進行的“兩岸四地消費者信心指數”8日發佈2013年第三季度調查結果。其中,大陸消費者信心指數居首,呈現回暖趨勢,臺灣居末,民眾最擔憂物價水準與經濟發展狀況。

  該項調查從2009年開始執行,本次調查由中央財經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和臺灣輔仁大學分別進行,各訪問民眾300至1000人不等。調查項目包括本地經濟、就業狀況、物價水準、生活水準、購買房屋、投資股票等六項。

  調查以200為滿分,代表最有信心;最低為0,代表完全沒有信心。指數低於100表示受訪者信心不足,超過100表示有信心。本次調查結果,大陸91.5位列第一,其次是澳門86.2、香港82.3,臺灣77.39。

  調查顯示,2013年第三季度大陸消費者信心指數91.5,環比上升3.7,接近本年第一季度水準。在六項調查指標中,物價預期指數僅為69.5,比第二季度下降8.9,表明消費者已有通脹擔憂。其餘五項指標較上一季度均有回升,經濟發展和生活狀況信心指數分別高達115和112.4,但購房指數73.4,仍處於消極水準,投資信心則結束了連續三個季度的持續下降,強勁反彈至74.8,為六項指標中漲幅最大。

  中央財經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院長劉揚指出,經濟發展是影響消費信心的重要因素,在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基礎上,大陸經濟增長趨穩向好,消費者信心回暖,並且對未來經濟增速有良好預期。

  臺灣地區消費者信心綜合指數為77.39,其中分數最高的為“投資股票”,達101.53,也是唯一偏向樂觀的指標,其餘指標均偏向悲觀,尤其物價水準的指數低至49.25,經濟景氣的信心指數也僅為62.65。

  臺灣輔仁大學統計資訊學系教授謝邦昌分析指出,近兩個月外資大量涌入臺灣股市,令民眾對短期投資較為樂觀,對長期投資則較為保守。薪資水準的倒退,使得民眾對本地經濟缺乏信心,且對物價上漲尤為敏感而不滿,亦導致臺灣人才大量涌向薪資水準更高的大陸及新加坡等地區。

  謝邦昌指出,大陸與臺灣簽訂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及服務貿易協議對臺灣經濟的發展都是有利的,但臺灣缺乏執行力,讓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影響了經濟發展,制約了經濟向前的力量。如果能夠去除這些障礙,臺灣未來半年的經濟應該能有樂觀期待。

  此外,本季度香港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均較上一季度有小幅上升,但整體信心不足,對物價及購房最為擔憂,對經濟發展持續保持輕微悲觀態度,對投資股票仍缺乏信心。澳門的指數則較上一季度略有下降,對當前及未來三個月的購房、投資及消費市場的總體感受依然是“信心不足”。

[責任編輯:朱煉]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