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錢鼠感染狂犬病毒跨物種傳播 全球“文獻首例”

2016年03月09日 14:43:04  來源:綜合臺灣媒體
字號:    

送驗的錢鼠狂犬病毒呈陽性反應 圖片來源:聯合報

  綜合臺灣媒體報道,臺“農委會”防檢局昨天證實,臺東送驗的“疑陽性”錢鼠檢出狂犬病毒成為疫情爆發第一例“跨物種”案例。

  臺“疾管署”:疫情恐到家門口了

  臺“疾病管制署”中區防疫指揮官王任賢表示,“狂犬病疫情可能已經跨到家門口了。”

  送驗的錢鼠狂犬病毒呈陽性反應,王任賢表示,病毒跨物種傳播是必然趨勢,但由於錢鼠活動範圍比鼬獾更接近人類,“如果有大量錢鼠染病,我們恐怕會很麻煩。”

  “這下麻煩大了!”臺“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主秘楊嘉棟與動物組長鄭錫奇憂心地説,何以食肉目的鼬獾會與食蟲目的錢鼠都染患同型狂犬病毒,原因很複雜,島內外以往都沒發生過,只有進一步研究兩者的生活習性,擴大取樣檢驗追蹤才能厘清謎團。

  這波狂犬病疫情造成山區鼬獾大量死亡,但卻少見錢鼠屍體。王任賢質疑,動物感染狂犬病毒應該會死,但卻沒有見到錢鼠的大量屍體,是否錢鼠已成為“保毒動物”,必須藉由大規模動物監測才能了解。

  由於過去從未有錢鼠感染狂犬病毒的前例,王任賢表示,如果錢鼠身上帶有狂犬病病毒,但又不會造成族群大量死亡,“那恐怕對人類是個災難。”

  臺灣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長蘇益仁表示,狂犬病毒到底是如何傳播,“農委會”至今無法確定,到底是鼬獾傳給錢鼠?或是錢鼠傳給鼬獾?應透過基因定序釋疑。“農委會”須儘快源頭管控,否則打再多疫苗也無法控制疫情。

  蘇益仁表示,“農委會”應在兩、三個月內確定感染動物的物種、族群與數量,如確定範圍,應儘速在山區投口服疫苗,讓野生動物獲得抗體,“這是海外的成功經驗,我們沒必要不做。”

  狂犬病疫情爆發以來首件“跨物種”案例

  狂犬病出現最令人擔憂的跨物種感染!臺“農委會”昨天宣佈,即日起六大疫區將主動監測相關鼠類,凡遭錢鼠咬傷者都須監測並通報防疫單位。

  這是狂犬病疫情爆發以來首件“跨物種”案例,昨夜“農委會”緊急召開記者會,專家表示,此例全球文獻從未見過,因此通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後,恐怕也會成為全球錢鼠感染狂犬病“文獻上首例”。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錢鼠在食物鏈末端,反過來咬人、狗機率不高,傳播影響力相對較低,但錢鼠距離人類生活圈較近,民眾要有警覺心。

  經過四天核酸序列分析,家畜衛生試驗所長蔡向榮表示,錢鼠“非常明顯看出它屬於麗沙病毒第一型的狂犬病毒。”此外經基因序列比對,錢鼠與鼬獾病毒核酸序列相似度90%顯示“錢鼠病毒來自鼬獾”。

  臺大獸醫係教授龐飛指出,“目前全世界看過的文獻上,沒有錢鼠感染第一型的狂犬病”,不過它在食物鏈末端容易遭咬傷傳染,他認為不是真正的第一例。

  臺大獸醫係教授費昌勇表示,目前看來錢鼠不是“帶原者”,而是“感染者”,是遭其他動物咬傷感染。

  臺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金傳春分析,錢鼠、鼬獾只有90%相似性,她認為這個案例有可能是“鼬獾傳到錢鼠、錢鼠再傳錢鼠”,或是“鼬獾經由其他動物,再傳到錢鼠”的可能性,但不可能是“鼬獾直接傳到錢鼠”,但中間的橋梁動物到底是什麼?必須全面啟動更多樣的動物監測。

[責任編輯:周劍]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