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荒野保護協會:可荒棄山野 不能荒棄的理念

2016年03月09日 14:47:26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四月是最殘忍的月份,荒地上滋生著丁香,把回憶與慾望摻和在一起,讓春雨催促那些遲鈍的根芽。

  ──艾略特《荒原》

  艾略特以荒原象征戰後的歐洲文明,它需要春天和水的滋養。臺灣荒野保護協會則是以一種近乎“拋荒”式的原生態環保理念,提醒人們對於地球過度開發所導致環境問題的關注。保護荒野、讓孩子們接觸最本真大自然的理念,與加入人工造景因素的生態農莊和森林公園相比,不僅僅是環保方式上的差異,其實也體現了對於荒野、溝壑、灘塗等較少關注到的“環保死角”的重視。“買一塊地,什麼也不做。”如果你只是聽到了這種環保方式的“奢侈”,卻沒有領會到發起者希望關注平日很難觸及的荒野等地的環保危機,那麼,就有些“不解風情”了。編者

  “買一塊地,什麼也不做。”臺灣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林耀國説出這一環保理念時,讓採訪他的本報記者著實愣了半晌。

  “什麼也不做”的意思是:既不蓋樓房,也不養花種菜,放棄一切人工作為,只任憑土地荒著,讓一應生物在上面自由生長,將土地完全歸還給自然,還原成“荒野”般的原生狀態。在林耀國看來,要想讓已被過度開發、傷痕纍纍的地球得以修復,故意讓一些土地“荒野”化,不失為一種辦法。

  “通常我們以為荒野就是雜草叢生、臟亂差的環境,其實不然,自然有自凈的功能,臟亂差是人類往荒野亂扔垃圾造成的。”所以,林耀國認為改造環境首先要改造人的觀念,並從養成潔凈習慣、清潔生活環境做起,進而保護整個地球生態。

  近日,在福州倉山西林小築聆聽這番話且深有感觸的不僅是記者,還有福州“樂享自然”工作室的會員們。

  從2010年起,閩臺兩地的民間環保公益團體就展開頻繁的互動交流活動,林耀國、戴文婉等臺灣環保人士多次到福州、廈門等地開辦環保公益講座、主持“走入自然”夏令營,併為兩岸互訪交流牽線搭橋。福建省觀鳥會資深會員林晨認為,臺灣的環保民間公益團體起步較早,已積累不少成功經驗,他們所倡導的一些先進理念和教育模式很值得借鑒。

  林耀國説,希望通過傳播環保觀念,在兩岸培養眾多環保的“種子”。福州一中初中部的林恬田便是一顆這樣的“種子”。網名“小鴒鴒”的她兩年多前通過參加“走入自然”夏令營而愛上觀鳥,並逐漸成長為一名執著的自然環境保護者。7月初,林恬田受英國皇家觀鳥會之邀,參加在加拿大舉辦的2013年國際鳥盟世界大會,以流利風趣的英文演講向世界介紹了福州的生態環境之美,贏得了許多與會者的讚賞。“小鴒鴒”的脫穎而出令林耀國十分欣喜,他認為培養更多的環保“種子”是兩岸環保工作者的共同責任,而他自己當年,也正是從一顆“種子”慢慢成長起來的。

  1995年,由民眾自發組成的環境保護團體“荒野保護協會”(簡稱“荒協”)在臺北誕生。“創會的一個動因我至今印象深刻。”林耀國説,“首任會長展示了一組臺灣生態之美的照片,精美的畫面讓我們深深震撼,然而一組用來對比的照片又令人十分震驚。隨著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和破壞,美好的生態環境正在迅速消失,如果不立即採取行動,進行有效保護,我們的後代子孫恐怕再也看不到那樣的美景……”

  “讓我們及後代子孫從保留下來的臺灣荒野中,探知自然的奧妙,領悟生命的意義”是荒協的宗旨。協會通過購買、長期租借、接受委託或捐贈,取得荒地的監護與管理權,將之圈護,盡可能讓大自然經營自己,恢復生機。協會以全民參與的方式,通過自然教育、參與環境議題、保育自然棲息地、推動義工組織等方式,引領更多人認識臺灣自然生態的珍貴,並一起守護臺灣、保護地球。

  荒協的理念引起廣大臺灣民眾的共鳴與支援,經過18年的發展,如今除了臺北總會,還設有9個分會、12個聯絡處,擁有2萬多個會員家庭,已成為臺灣最大的自然保護團體。

  林耀國表示,荒協目前已經擁有保護生態濕地、守護河川山林、關懷海洋永續等16個主題團隊,並且新團隊還在根據實際需要不斷衍生。每個團隊都在生態保護中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其中環境教育和理念推展是最熱門的主題,親子教育的團隊最為龐大。”

  “不要忽視你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它會影響孩子一輩子。”荒協資深會員戴文婉強調,兒童環境教育要貼心、自然、細緻。“荒協”善於創新兒童營活動的模式,讓兒童在驚奇、冒險、快樂中,深刻體驗自然中的真、善、美,從而在每個孩子的心中播下愛自然的“種子”。

  林恬田的母親清楚地記得女兒第一次參加“走入自然”夏令營的情景:“閉營分享會還沒結束,孩子就忍不住哭了,因為她覺得再也無法玩夏令營裏那些有趣的遊戲,她懷念在夏令營丟失的美麗的葉子……想不到幾天的夏令營竟能給孩子帶來如此深刻的感受,我想這影響會一直伴隨著孩子成長。”

  自然體驗是荒協開展環境教育的重要方式。荒協在全臺灣共有45個自然場域的定點觀察站,解説員每個月在觀察站持續進行自然觀察,記錄其中的四季變化,並在觀察站舉辦各類型單日或過夜的戶外推廣活動。此外,荒協的自然體驗活動跳脫單純的解説方式,發展出互動式、體驗式、分享式的活動,他們認為“最好的解説是將民眾帶到大自然裏,讓自然去感動他或者她”。

  “雖然目前臺灣民眾的環保意識正不斷加強,但多數人仍感覺自身力量渺小,因此,搭建平臺,凝聚力量,讓每個有志者發聲發光發力,頗為重要。”林耀國認為,兩岸應聯手播撒環保理念的“種子”,他也很樂意將經驗與大陸同胞分享。(本報記者林娟)

[責任編輯:李帥]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