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當代武訓”和他的2000多個孩子

2016年03月09日 14:51:1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黃昏時分,臺東縣建和書屋院裏。陳俊朗駕駛的摩托車還沒停穩,聽到馬達聲的孩子們就叫著“陳爸”從屋裏雀躍地迎了出來。

  “陳爸”是現今在書屋就讀的310多個孩子對陳俊朗的統一稱呼。這位普通臺灣男子用十幾年的光陰艱難攀登著慈善高山,寫下猶如清代貧民教育家、慈善家武訓的義學傳奇。

  “孩子需要排心裏的毒”

  2000年,為就近照顧妻兒,陳俊朗結束在臺北的生意,回到臺東老家,邊努力當個好爸爸,邊積極備考公務員。

  閒暇時,他白天到學校給學生們當“故事爸爸”,晚上在自家庭院裏彈吉他。悠揚樂聲招來鄉鄰的孩子,開始是三三兩兩,後來是一大群。陳俊朗教他們彈吉他,和他們一起溫書。

  “時間長了,偶爾看到他們身上被打的傷痕,才知道很多孩子被家暴、沒人管,很嚴重。”陳俊朗説。

  臺東瀕臨浩瀚的太平洋,是臺灣本島最早看到曙光的地方,但這裡的一些孩子卻過著看不到陽光的日子。

  一次,陳俊朗帶兒子去吃麵,給偶遇的一個孩子買了兩碗麵吃。吃完剛出門,這個叫小童的孩子卻全吐了。

  陳俊朗驚訝地問:“怎麼了?”小童答道:“我沒吃這麼多東西過。”

  追問才知道,小童父母離異,父親酗酒後常常打他。這個可憐的孩子已經3年多沒吃過晚飯。

  另一個小女孩的遭遇更讓陳俊朗揪心。她在小學六年級時被親叔叔性侵了8個月,身心受創的女孩常常拿刀割自己的身體,一共割了兩三百刀,“不是一般的割,是刀刀見肉”。

  故鄉孩子們的不幸、茫然甚至“不得不墮落”,重重擊打著陳俊朗的心。他決定把自家後院奉獻出來,作為“問題兒童”的避風港。

  來自單親、隔代教養、父母酗酒吸毒的弱勢家庭孩子,只要放學後沒大人在、沒東西吃,或需要課程輔導,都可以來陳家後院,無需任何費用,就可以吃晚飯、溫書。

  “這些孩子需要排心裏的毒!”就為著這一個簡單的信念,陳俊朗開始艱辛的義學之路。

[責任編輯:高旭]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