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擬調漲煙捐煙稅 多數民眾贊成戒煙求診劇增

2016年03月09日 15:07:46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行政機構5月9日通過煙捐、煙稅雙漲法案草案。臺灣衛生管理部門表示,有超過6成的民眾支援煙捐調漲20元。關於是否應該調漲煙捐、煙稅,島內相關利益方各執一詞,法案送入立法機構審議之前,各方進入利益博弈期

  提高捐稅以降低吸煙率

  臺灣行政機構5月9日上午通過“煙害防治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煙酒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煙品健康福利捐將從現行每包新台幣20元調漲至40元,煙稅從11.8元漲至16.8元,合計每包煙將漲25元,草案已送立法機構審議。

  臺灣衛生部門負責人副手戴桂英在“行政院”會後的記者會上表示,世界銀行建議煙品稅捐應佔煙草價格的67%至80%,臺灣目前僅約54%,若欲達最低的67%,尚須調高至少27.6元,若欲達馬來西亞的標準,至少須調高29元。

  同時,衛生部門“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也表示,吸煙造成醫療費用支出、生命年數的損失等生産力耗損,若不吸煙每人每年可節省40至44萬元損失,加計煙品稅捐調高25元,可減少74萬吸煙人口計算,推估長期社會效益2960億元。

  對於煙草漲稅,臺灣財政部門也跳出來為當局背書。臺財政部門表示,煙稅自2002年以來從未調整過,目前紙煙的稅,每1000支交590元;煙捐經多次調漲,每1000支要付煙捐1000元,換算成一包20支香煙,每包煙稅11.8元、煙捐為20元。若以衛生部門“國民健康局”的訴求,要達到“以價制量”效果,調漲煙稅應該還有空間。比照其他國家案例,煙稅大多高於煙捐,由國庫統收統支,很少像島內煙捐比煙稅還高的例子。

  社會利益方各執一詞

  臺“國民健康局”指出,今年3月底至4月初隨機電訪22個縣市1029位20歲以上成人,62.1%民眾贊成煙品健康福利捐漲20元;交叉分析,女性贊成率為87.4%,高於男性的77.5%,即使吸煙者,有近半數(46%)贊成調高煙捐;並約6成(59.5%)贊成調高20元或以上。可見,民眾相對比較支援煙稅上漲。

  一些非政府組織部門更是支援煙稅上漲,並且擔憂在立法機構的審議中煙稅上漲幅度會降低。董氏基金會煙害防治組主任林清麗擔心,草案送進立法機構審查時,在各方利益遊説下,漲5元煙稅案可能被犧牲,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煙稅應佔煙品價格的6成比重,臺灣香煙太便宜,煙捐更是26年沒漲,應至少調漲30元。

  林清麗認為,以價制量可以有效降低吸煙率,只是民眾不了解煙品價格結構包括成本、煙稅及煙捐,臺灣對煙品免稅的門檻太低,民眾都在搶購免稅煙,煙稅大量流失,達不到抑制吸煙率的效果。

  然而,島內也有反對聲音。臺灣煙酒公司工會聯合會聲明稿指出,第1季經濟成長率從預估成長的3.26%大幅下滑至1.54%,民生核心物價平均已上漲5%,整體通貨膨脹開始蠢蠢欲動,此時驟然大幅調漲煙品稅捐,使煙價飆漲,恐助長民生物價失控,會打擊到庶民經濟。

  另外,臺灣煙酒公司工會聯合會表示,近年來,煙品稅捐、煙價大幅提高後,劣質走私煙品猖獗。據調查,2010年查緝走私煙品增加49.79%;而2009年臺灣進口煙品數量約25億余包,當局統計約5億多包是走私進口,但其中僅670萬包走私香煙被查獲,估計政府損失的稅收可能高達120億余元。

  臺灣煙酒公司工會聯合會也質疑,目前煙品健康捐已達350億元,合計煙品稅則高達550億元,但據董氏基金會調查,吸煙相關疾病所造成健保開銷約300億元,煙品稅捐實已遠超過煙品健康捐的實際所需,根本不必再大幅徵收煙品健康捐。

  網路上也有民眾抗議。“行政院”通過調漲煙捐及煙稅消息一齣,有網友説,政府沒錢就開始找煙民下手,還有人説,反對假健康之名,行剝削之實的行為。

  煙稅上漲正面效果顯現

  根據臺灣之前的經驗,每次臺灣煙價上漲,醫院戒煙門診的求診量也隨之劇增。根據基隆市衛生局統計,從2008年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人求助戒煙門診,每天求診的人數平均增加了五六成,臺灣推廣禁煙政策的效果正在逐漸顯現。

  根據臺灣衛生部門估計,煙稅、煙捐調漲後,可減少60萬吸煙人口,而煙品健康捐可增加250億元,用於補助經濟困難者健保費及癌症篩檢、接種疫苗、口腔保健等措施。所以,臺灣調漲煙稅有助於禁煙,甚至還有調漲的空間。

  國際醫學聯盟秘書長黃嵩立感嘆表示,目前島內一包香煙價格約50至90元,其中政府課徵31.8元的煙稅,營業稅約3.5元及進口關稅約2.2元,整體煙稅約佔煙品零售價的5成;相較于高收入國家平均一包煙價180至360元,臺灣的煙稅始終很低,還有不少上漲的空間。(馬軍)

  臺灣頻道 臺灣政壇 臺灣社會 臺灣軍事 娛樂新聞

[責任編輯:李帥]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