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大把博士難覓工作 臺灣為啥鬧起了“人才荒”?

2016年03月09日 15:20:2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大把博士難覓工作臺灣為啥鬧起了“人才荒”?

  臺灣人力資源機構的調查顯示,近七成企業感受到人才斷層,並認為此現象已經存在3年多。人才優勢曾是臺灣經濟騰飛的動力,如今卻可能成為滯緩因素。人才流失嚴重,好人才留不住、進不來,已成為臺灣經濟發展的重大議題。

  人才流失成反面教材

  人才夠不夠,企業界的感受最直接。近年來,臺灣人才不斷出走,去往大陸、香港、新加坡等地,領域包含大學科研教育以及金融、證券、創投高手,如今熱點轉向服務業。

  根據島內相關部門統計,過去10年來,臺灣外籍白領階層及技術人員僅約2萬人左右,而每年自臺灣流出的人才則達2至3萬。臺灣成為人才的“凈輸出地區”。新加坡甚至把臺灣作為其人才政策的一個反面教材。臺灣人才外流、人才斷層的問題開始凸顯,已經被臺當局視為亟待解決的急迫性問題之一。臺灣“中研院”發表“人才宣言”,呼籲相關部門正視臺灣人才流失的現狀。臺“行政院”也多次召開相關研討會,讓産經學界共同建言獻策。

  島內最新公佈的針對“80後”的調查顯示,高達56%的人想離開臺灣工作,其中33%的年輕人認為大陸是首選。例如陳博明在海外留學後選擇“海歸”大陸,而沒有回臺,嚴寧妤在臺灣念完大學選擇到上海工作。金融業中高層、“80後”年輕人等群體,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西進大陸。直接動因是什麼?嚴寧妤説:“薪資一定是個因素。受經濟景氣的影響,臺灣薪水10年未漲,而大陸經濟越來越發展。”在陳博明看來,大陸未來的市場和發展空間都是吸引因素。

  臺灣人才流向大陸,年薪比較高是最重要因素。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指出,經濟和人才是“雞生蛋”的問題,臺灣目前經濟增長緩慢,自然失去吸引力;大陸的經濟增長快,機會多了,就産生人才磁吸效果。

  博士為何找不到工作

  在討論人才流失的同時,有一則消息見諸臺媒。日前,大陸知名企業娃哈哈看到媒體報道“臺灣9/10的生技博士找不到工作”,立即急找臺灣的人力銀行,希望能將這些生技博士引至娃哈哈。

  其實,博士找不到工作並不是新聞。魏小姐從美國取得社會學博士,回來找工作遞了幾十份簡歷,也沒有回信。她説,之前聽説臺灣博士找工作需要五要件——“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人脈”,現在明白了其中的無奈和尷尬。“臺灣目前一年産出3700名博士,造成就業市場無法容納,供過於求。”臺灣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認為,島內舞臺及創造價值的環境不足,也是人才外流的原因。

  一方面,企業大呼“人才荒”;另一方面,大量博士找不到工作。一少一多之間,臺灣人才荒的深層次原因值得思考。

  臺灣工業總會常務理事何語表示,除了薪資、創業空間之外,臺灣教育結構與社會需求不一致、供需人才出現落差是不容忽視的因素,當局應當更多關注教育和産業的對接。

  有島內學者進一步指出,産業空洞化也是重要原因。近年來,臺灣高等教育急速擴張,博士教育“普及化”。高學歷化卻也造成高失業率。另外,在島內生産成本大幅升高的背景下,許多企業紛紛將生産基地外移,這必然帶來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

  臺灣鎖閉心態應深思

  臺“科學技術發展咨議會”主委朱敬一指出,臺灣已經進入“人才斷層”期,如果再無作為,早年臺灣經濟騰飛的優勢也會流失掉。臺灣應該扭轉錯誤的保護觀念,不能把所有的外籍人才都看成要搶大學畢業生的飯碗。現在外籍畢業生就業條件嚴格、限制多,他們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當然會離開臺灣,看起來好像是“訓練出來請他走路”。改變這一現狀,“要提供更好的就業條件和行政協助。”

  連日來,《聯合報》開闢專版介紹大陸如何留住人才和培養人才。報道稱,21世紀初,大陸以最大的開放尺度,全面爭取人才,吸引來自全世界的精華,成就了大陸近10年的跳躍式起飛。臺灣人才斷層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對大陸人才來臺設下許多“關卡”。由於島內政治生態影響,對大陸抱有防範心態,如不允許陸生打工、就業等,實際上限制了大陸人才的流入,造成臺灣在兩岸人才交流合作中“凈流出”的局面難以改善。

  還有島內學者指出,要解決臺灣人才荒的問題,閉鎖心態應深思。留住人才和引進人才同樣重要。而擴大招收陸生、開放陸生就業,還有利於改善島內人才競爭環境,提升人才競爭力。(記者 李煒娜 吳亞明)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何建峰]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