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人看大陸:期待以兩岸國産片為榮

2016年03月09日 22:19: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灣《旺報》3日刊載臺灣屏東縣狼王白牙文章指出,中國5000年的文化深度,不會輸給美國200年的文化內涵。我們必須採取主動,才能使文化由東向西輸出,才能激勵更多中國電影人,創造更多中華民族的驕傲。

  全文摘編如下:

  許多華人總是崇拜西方好萊塢式的大片,標榜動作、明星、票房,看電影也是選擇演員名氣或是知名的影片公司所拍攝。

  但是我卻對國産電影的前景充滿信心,相信有天必定會在國際舞臺上發光。因為中國有著淵博的文化底子,加上數千年的歷史。

  如果西方都能把希臘神話、特洛伊木馬屠城記,或是羅馬帝國的興亡史拍成電影;就連美日戰爭題材,都可以拍成所謂的太平洋戰爭影集。那麼中國呢?中國歷史上朝代的替換,中華民族對於世界的貢獻,中國特有的神話與傳説,如果外國人都能夠從中找到發揚文化的題材,例如《花木蘭》、秦始皇陵寢的浩大冒險故事,或是《功夫熊貓》,都被外國人搶先一步了,那麼我們對於自身文化的認識,應該可以有更多的點子。

  臺灣的《賽德克。巴萊》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時它也是一部歷史中立的電影。這部電影傳播了臺灣的原住民文化,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沒有偏袒一方,同時承認了臺灣原住民的豪邁精神,不屈服於奴隸地位,但也沒有否認日軍對臺灣的建設貢獻。也就是説,這部電影臺灣人看了、大陸人看了、甚至日本人看了,都不至於對當時的衝突有太大的反感,甚至有助於對彼此文化的認識。

  以往我們都是被動接受好萊塢電影的文化輸入,或多或少從電影中接受了西方國家的科技有多麼發達、個人英雄主義是多麼受到推崇,甚至西方社會的經濟有多麼好。但是大陸的電影工業如果能夠崛起,代表我們中華文化也可以對外輸出了。我們必須採取主動,才能使文化由東向西輸出,相信5000年的文化深度,不會輸給200年的文化內涵。

  我詢問了幾位大陸朋友的意見,他們普遍欣賞西方電影或是日本的動畫,但這不能怪他們不支援國産,反而突顯國産影業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一旦國産影業能逐漸擄獲觀眾的心,甚至獲得外國人的認同,相信也能激勵更多中國電影人,創造更多中華民族的驕傲。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焦源源]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