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報:奧巴馬連任有利臺海係穩定

2016年03月09日 23:46:41  來源:新華網臺灣
字號:    

  中國崛起改變了美國總統選戰的焦點議題。今年的美國總統選戰,中國顯然已成為兩黨參選人進退攻防的箭靶。無論是經濟競爭力、匯率議題、區域衝突、貿易平衡、網路自由或人權問題,都凸顯了中關戰略互信的嚴重不足。未來新任國務卿能否逐步提升中美戰略互信,將考驗華府亞洲“再平衡”戰略的成效。

  奧巴馬上任之初曾表示,美國非但不會圍堵中國,反而願意支援一個強大、繁榮而負國際責任的中國。然而,北京在全球氣候變化、南海問題、朝鮮與伊朗核武危機等議題的表現,似乎不符美國預期,迫使華府開始調整對中國政策。國務卿希拉裏多次批評北京不是“負責任的夥伴”而是“選擇性的夥伴”。喬治華盛頓大學最近邀請4位現任或前任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討論美國的東亞政策,總結出4項特徵是:

  首先,中美關係的複雜性前所未見,華府面對強大而自信的中國,若不能找到正確的交往方式,並正面響應東亞國家希望改善與北京關係的事實,那麼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將失去實質意義。

  其次,中美關係已走向所謂“3C”(“合作”、“競爭”、“爭辯”)混合體的時代。華府不斷強調“無意圍堵中國”,很難取信于北京,雙邊唯有在具體問題上加強對話與合作,才可能促使中國成為負責任大國。

  第三,美國今後從中東與南亞撤軍並轉至東亞,有其現實上的困難,美國重返亞洲戰略將因此承擔較高風險。

  最後,維持穩定、健全而正常的中美關係,是美國亞洲戰略不可或缺的環節。

  華府除了應維繫與東亞盟邦的安全關係,也要關注中國政經改革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中美關係雖然摩擦不斷,但未激化為軍事對立,未來奧巴馬很可能會延續這一務實而理性的中國政策。奧巴馬去年指示副總統拜登主導中美關係,今年數度拒絕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似乎意在降低中美誤判,試圖與北京建立多面向的合作與溝通機制。

  面對中國崛起的效應擴大,奧巴馬團隊將耗費更多的心思,尋求既能確保美國在亞太的領導地位,降低盟邦對中國軍事擴張的疑懼,又能避免過度刺激北京的東亞戰略。

  奧巴馬連任有利中美關係維持既合作又競爭的現狀,也有助維繫平衡的美中臺三邊利益。中美關係複雜又微妙,雙方強調合作,卻摩擦不斷,經濟相互依賴程度升高,但又毫無互信基礎,因此,未來東亞的和平穩定,取決於中美宣示建構的穩定、互利與雙贏合作夥伴關係,它也是奧巴馬試圖平息南海與東海領土爭端的試金石。

  至於美臺關係,不應受到中美關係起伏影響。平和與理性的中美關係,對兩岸提升政治互信具有正面意義。

  政治理想或未必符合現實走向,中美經貿摩擦可能阻礙中美重建政治互信的進度。然而,奧巴馬若能堅持與北京對話與合作的立場,中美構建新形式的交往模式,應該不是難事。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李帥]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