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兩岸婚姻每年新增1萬例 因愛情結合成趨勢(圖)

2016年03月10日 00:43: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專家稱愛情主導漸成兩岸婚姻趨勢。

  福建晉江圍頭村是大陸離大金門島最近的村落,最短距離才5.2海裏。每年都有不少從臺灣返鄉探親的“圍頭新娘”。張九強攝

  “大陸妹”的苦澀滋味

  初到臺灣的人,看到功能表上赫然寫有“大陸妹”的字樣,都會覺詫異。其實,“大陸妹”就是我們常見的生菜。“大陸妹”的菜名如何而來?解釋不一。有島內媒體報道稱,“大陸妹”從大陸引進,便宜又好吃,5棵大約只要20元新台幣,跟當時大多數大陸新娘一樣,花很少錢娶來卻吃苦耐勞。如今,“大陸妹”對臺灣人來説,純粹只是一道菜名。不過,它多少也道出了早期嫁到臺灣、曾經也被稱作“大陸妹”的陸配的尷尬。

  1987年,臺灣開放臺胞回大陸探親,促成了第一批的兩岸婚姻——“老兵婚姻”。據臺灣幾年前的統計,當時尚健在的老兵約1.2萬人,其中7939人娶了大陸新娘。

  “老兵婚姻”一般都是老夫少妻型,老兵通常比大陸新娘大三四十歲。臺灣中華生産黨主席盧月香20年前從福建嫁到臺灣,她説:“嫁給臺灣老兵的大陸婦女,有些是抱著改變命運的想法,她們中不少人在與結婚對象毫無感情基礎的情況下來到臺灣,殊不知等待著她們的往往是困難百齣、求助無門。因為當時大陸配偶經常被臺灣人看作是來佔便宜的。”

  “老兵婚姻”“浪漫不足、苦澀有餘”,還跟臺當局的歧視性政策有關。臺灣當時規定,大陸配偶結婚後8年才能申請身份證。沒有臺灣身份證,就不能享受臺灣的醫療和其他社會福利,也沒辦法工作。大陸籍配偶也不可繼承200萬元新台幣以上的遺産,不能繼承老兵的房産。

  “但即便是這樣,還是有很多大陸新娘與老兵在貧賤中相濡以沫,大陸配偶用自己的堅韌與善良感動一方民眾。”臺灣“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理事長鐘錦明説。

  談情説愛“為了幸福”

  “我和熊天平能走到今天,是因為我們都喜歡音樂。我們結婚7年了,但我們順利走過‘七年之癢’,而且手牽得更緊。”北京歌手楊洋的丈夫熊天平是兩岸知名的臺灣藝人,楊洋坦言,對這段兩岸婚姻非常滿意。

  如今,隨著兩岸交流日益頻密、深入,兩岸婚姻也隨之增多。臺灣當紅藝人嫁到大陸已不鮮聞,兩岸青年間自由戀愛修成正果的也不在少數。有島內媒體調查分析指出,縱觀這些年兩岸婚戀的發展脈絡,可以發現,兩岸婚戀的品質有很大的提升:年齡結構更趨合理;相識渠道趨於多樣,從單純的婚介到通過工作、求學、網路等多種方式結緣;“陸配”不再是貧困、底層、家暴、假結婚的代名詞,而是雙方共同打拼,開創事業;夫妻幸福度大大提升。

  如今,兩岸婚姻已經有32萬對,且每年以1萬對的速度增長。兩岸婚姻中浪漫元素在增多,邁入“談情説愛”新階段。臺灣中華新移民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蔣啟弼理事長説,往返于故鄉和臺灣之間的兩岸配偶,經由口耳相傳,增進了兩岸的相互了解,而中華文化,就在兩岸通婚中得到了傳承和發揚。

  不要特別,一樣就好

  從“大陸妹”到“陸配”,回到臺灣生活的佳偶們至今還是會遇到一些非常現實的困難和問題。今年5月,一批大陸配偶在臺灣“立法院”前集會,要求將其身份證取得時間,由現在的6年縮短為與其他外籍配偶一樣的4年。除此以外,陸配還期望學歷可以被臺灣承認,方便工作謀生;也期望不用再到“移民署”,接受常常會涉及夫妻私密生活細節的污辱性面談,理由是甄別出“假結婚”的大陸配偶……來自雲南、嫁到高雄的湛秀英在集會上説出陸配的心願:我們不要特別,只要和大家一樣就好!

  為了幫助解決兩岸配偶在現實中遇到的困難,海峽論壇首設兩岸婚姻論壇,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也同時揭牌成立。大陸配偶以後有了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娘家”。民政部部長李立國也表示,民政部正積極採取措施增進兩岸婚姻家庭的利益福祉,包括在養老金、戶籍、出入境等方面,研究解決在臺大陸配偶常會遇到的一些“老問題”。

  臺灣新住民協會執行長李正忠的父親和母親是早期兩岸婚姻的案例,他自己娶了大陸妻,如今一雙兒女在廈門大學就讀,和大陸年輕人談戀愛。從自身的經歷説起,李正忠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風俗、文化有一定差異,兩岸婚姻本來就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通過兩岸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臺當局近年來放寬了一系列不合理限制,但兩岸婚姻家庭的前進道路上仍有許多藩籬亟待破解。政策需要實現兩岸對接,除了大陸的誠意和努力,臺當局應當繼續改變限制性思維,敞開兩岸婚戀大門。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杜美瑩]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