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北強拆釘子戶引爭議 臺灣輿論反應不一

2016年03月10日 08:55:4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3月30日晚間11時至31日淩晨,許多民眾在市長郝龍斌官邸前靜坐點蠟燭表達抗議。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

  3月28日,臺北市出現了300多市民聲援“釘子戶”而與千名警察對抗的驚人一幕。住戶王姓家人與支援者以鐵鏈、繩索互相串連,但終被警力強行驅離,老宅也遭推土機剷平。“暴力強拆”擊中了臺北市民的同情心,許多人開始上街抗議,網路上也充滿批評政府的聲浪,臺北市長郝龍斌3月31日不得不緊急取消了大陸博鰲論壇的行程。

  悲情釘子戶

  釘子戶問題已經讓臺北市林區文林苑的都市更新計劃拖了3年。臺北市政府拆除王家老宅後辯稱依法行政,並且是為了照顧已經搬走的“95%人的利益”,但臺北市民仍一邊倒地支援被拆的弱勢一方。

  “都更”以消滅老建築為代價,一直有爭議。王家在這兩棟有135年曆史的“透天厝(臺灣早期流行的一種獨棟住房)”中已整整住了6代人,很多人關心老宅的命運。3月28日晚,網友通過社交網站發起串聯,引來近300位民眾到場聲援。

  媒體聚集現場報道了強拆一幕:王家人和支援者牽手緊靠在一起,甚至以鐵鏈和繩索互綁相連,但終於被警方強行拉出。在拆除機械開進家門前,王家人淚流滿面地捧著六代祖先牌位和遺照,由警察護送著緩緩踏出家門。

  據臺灣媒體報道,聲援民眾中包括一些都更受害團體成員,也包括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尤美女等人,東吳社會學系副教授石計生更用鐵鏈把自己綁在王家大門前。

  隨後幾天裏,臺北民眾在網路上發起對王家的聲援活動,馬英九臉書(facebook)被網友刷爆,網友表達強烈不滿並炮轟郝龍斌是開發商的好朋友。上百名學生前往郝龍斌官邸,高喊口號“今天拆我家,明天換你家”,成群市民在官邸前點蠟燭徹夜靜坐抗議。王家則在隔天發起回家活動,進入工地踩在廢墟宣示回家。許多學生與民眾並協助王家人拆除鐵圍籬,幫助他們“回家”。

  巨大的壓力下,臺北市政府宣佈暫緩拆除其他釘子戶的計劃,並且處分了6名在強拆過程中“執法失當”的警員。王家得到了社會支援,但老家已經消失。雙方落入雙輸局面。

  各説各有理

  遭遷拆的文林苑都市更新案位於臺北捷運(即地鐵)淡水線高架段下,原有38家住戶,王姓家族擁有其中兩戶。該案于2009年經當局核定後,王家不願拆遷並提起訴訟,但被司法機關駁回。

  整件事誰是誰非,幾方各執一詞。臺北市都更處表示,都更案是依法辦理,分四階段與住戶溝通,但問題是前三階段王家都沒有異議,直到整個都更案核定後才表示異議,那時“全案已無退路”。

  建商稱,王家在都更後能換回140多坪比原來大3倍的面積,“被迫賺”2700多萬元(新台幣,下同)。但王家堅持自己從來沒有要過錢,打從一開始就明白表達“不參與都更、不合建、不要錢”的立場。住戶之一的王耀德説,他們家從清代就一直居住在士林,都100多年了;阿公去年過世時,還交代要把房子留給子孫,就是希望一直傳下去,所以從頭到尾都沒同意都更。現在房子被拆了,怎麼向阿公交代?

  郝龍斌在強拆事件後召開記者會説,自己也非常痛苦,但市政府花了兩年多時間協調此事,不能讓已搬離的36戶100多位居民一直有家不能歸。此次強拆是依法處置,照顧最多數人的利益。

  人權的悖論

  事情發生後,國民黨“立委”同樣不站在臺北市政府一方,有“立委”質疑拆遷兩戶竟動員千名警員,根本是“老虎不吃人,樣子難看”。“內政部長”李鴻源坦承,文林苑事件是“居住不正義的表像”。

  網路及大眾傳媒上多數是質疑當局動用公權侵害市民權益,及痛斥強拆手段粗暴粗糙。但也有原住戶歡迎此舉,一位謝姓原住戶向當地媒體表示,3年前遷出後,每月房租達2萬多元,希望快點擁有自己的家。

  有聲音質疑,此類事件中,人權究竟應該保護到什麼地步?如果為了保護人權而罔顧法制,同時還要犧牲多數人的利益,這樣的人權究竟該不該保護?

  中央日報網路版評論説,強拆事件再度印證,臺灣的民主只是理盲而濫情而已。

  評論指出,拆遷是確實是依法執行,但民眾卻被媒體的悲情報道牽著鼻子走。王家為什麼一開始不表異議?如果臺北市政府不強拆,怎麼對已經搬走的人交代?在沒有掌握充分資訊的情況下,各方不應草率下結論。(記者 王平)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責任編輯:黃艷艷]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