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電子産品衍生臺“小小低頭族” 專家吁父母需監管

2016年03月10日 09:15:15  來源:中新網
字號:    

  現代小孩在電視、電腦、手機等“螢幕”陪伴下成長,“S世代”是小小低頭族。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假日中午的餐廳內,臺灣4對父母帶來的孩子坐在同一桌,大人聊得起勁,四個8至10歲的男孩,有兩個在玩iPhone,一個在看iPad,還有一個發呆等餐點。

  這樣的場景對現代人來説,並不陌生。在以前,同樣吃一頓飯,四個孩子會打成一片,臨走前還依依不捨;如今大人們急著想和老朋友敘舊,於是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來安撫孩子。

  從電視、電腦,到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這群由“螢幕”陪伴長大的孩子,姑且稱他們是“S世代”(Screen Generation)。

  S世代與人交往的模式,不再是面對面交談而已,“實時通”等網路社群網站成為對外溝通的主要媒介;再過幾年,上學只需帶平板電腦,叫“電子書包”。大大小小的螢幕,是S世代最常注視的對象,取代了一張張真實的臉孔、書本與黑板。

  藝人陶晶瑩的兩個孩子都在S世代的洪流。她説,3歲的兒子小龍在玩iPhone的時候,“你會驚訝于他手指的靈巧度與熟練度。”女兒荳荳的幼兒園有些教材得要上網看。陶晶瑩説,螢幕化“顯然是避免不了的趨勢”。她儘量不讓孩子接觸電子新媒體,“不得已使用,都是在外面與朋友用餐的時候,為了安撫焦躁的小孩”。和陶晶瑩一樣,現代父母多半有用手機、平板電腦“哄”小孩的經驗。

  小孩多元學習? 爸媽喘口氣!

  34歲的竹科人王柏達的智慧型手機裏,有許多開發給兒童玩的App,“竹科的同事們,都在分享這些”,包括用中、英等讀故事的軟體。“給小孩多元學習”是安慰自己的理由,王柏達説,“説穿了,是父母下班後,想喘口氣,有自己的時間”,把螢幕塞給孩子是最省事的了。親自念故事給小孩效果當然和看電子書不一樣,“小孩會不停問我問題”。

  市調機構尼爾森最近調查發現,家有12歲以下小孩的父母,七成讓孩子用平板電腦,以免孩子無事可做,比一年前多九個百分點。

  平板電腦成為最夯的電子保母、玩伴及老師;一根手指頭,輕輕點取螢幕,像魔法棒一樣,馬上打開多彩多姿的世界,操作門坎遠低於傳統電腦,讓S世代愛不釋手。

  家庭主婦張蕙芬限制念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勻勻,每天只能和“螢幕”相處半小時。她只給勻勻看傳統的故事書,“每翻一頁,才有思考的時間”。她覺得,小孩“五感”都要訓練,“手指頭一點,答案跑出來,都不經過大腦。”

  不少醫學研究警告S世代可能衍生的問題。有研究説,每天長時間接觸電視及電腦的孩子,腦部過度刺激,會注意力不集中;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心理師謝明慧説,“至少,有相關性”。

  專家提醒,S世代的家長得常帶孩子到戶外走走,遠離電視和電腦;但這兩年流行的是輕便的手機和電腦,公園裏也能輕鬆找到“小小低頭族”。

  看動物沒興趣? 愛電子動物!

  一位母親發現,2歲的兒子對iPad裏的電子動物百看不厭,但帶兒子到動物園,卻對活生生的無尾熊或大象興趣缺缺。職能治療師王宏哲説:“我預測幾年之內,醫界會出現與iPad相關的新病名。”

  島內外專家一致建議,3歲以前不該接觸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3歲之後也要慎選軟體。

  王宏哲説,學齡前兒童用這類電子設備,更需父母的陪伴及管理,“可是,現代父母就是沒空陪,才把iPhone、iPad丟給孩子玩”。家長用螢幕換到自己休息的時間,卻可能賠上孩子的發展缺陷,這是科技時代的教養新難題。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李博]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