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大陸女子嫁到臺灣的別樣人生 有人抱怨有人求變

2016年03月10日 09:20:4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盧月香近影

  一樣的膚色、一樣的語言,嫁到臺灣的大陸女子在嶄新的生活面前,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平庸有人出色,有人抱怨有人求變,人生風景各不相同——

  客家妹子創建了政黨

  這幾天,臺灣媒體報道了這樣一位“大陸新娘”盧月香——她在臺灣創建了中華生産黨並擔任黨主席而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20年前,出生於福建龍岩永定縣的客家妹子盧月香,帶著2000美元嫁到臺北;如今,她帶著一批臺灣人返鄉投資,成功栽種2000畝以上的臺灣稻米。

  “天底下沒有過不了的難關。”盧月香説,初到臺灣是1992年,她連到菜市場買菜都聽不懂閩南語,但年輕時就開大貨車、開煤礦,還有闖蕩到廣東去的豐富經歷,讓倔強的盧月香很快適應了新生活,沒過多久就開始在臺灣做生意,開了好幾家生活用品雜貨舖。事業有成之後,她有感於大陸配偶在臺灣受歧視,2010年向臺“內政部”申請,在島內成立中華生産黨,到目前有2.1萬名黨員,其中七成是大陸配偶。

  “與其等著臺灣當局為我們設立新政策,不如自己爭取權益。”盧月香説,中華生産黨紮根基層,在未來4年內培養基層人才,從地方民代、縣市議員開始提名參選,最終目標是進入“立法院”。當然,盧月香也很清楚,搞好經濟是重點,她帶領該黨一些黨員返回福建考察,從2010年開始與三明、龍岩等地級市合作,種植臺灣稻米實驗田,所生産的“永定越光米”已經進入市場。她還獲批在永定縣臺灣農民創業園內興建“臺灣小鎮”,將有客家美食街、臺灣商品城、客家休閒文化廣場等設施;眾多人士跟她“登陸”,帶來臺灣特色産品。“等大家都賺到錢,中華生産黨的實力也會隨之提升,屆時,在島內佔政壇一席之地,也有可能。”

  傳媒發達的臺灣,大陸新娘的聲音很難得到擴大。但是盧月香的經歷卻讓臺灣媒體刮目相看:一個自強自立的女性可以讓自己的人生過得精彩。

  異鄉環境的堅韌人生

  “大陸配偶這樣的新移民來到臺灣,能勇敢打拼,克服生活逆境,闖出一片天,共築臺灣夢,值得民眾尊敬。”臺“移民署長”謝立功日前在一次活動中這樣感慨。

  在臺灣,像盧月香一樣自強自立的大陸新娘有很多。嫁到臺灣15年的徐赟,4年前在臺北大安區當幼兒園老師,她曾被家長罵:“大陸人怎能教我的小孩”?如今她已擁有合格保育員證書,用專業贏得家長信賴;8年前嫁到苗栗的史立娟,在臺灣做美容工作,一直做到某美容品牌的苗栗店店長。她嫁到苗栗後儘量融入,如今生活美滿工作如意……還有的大陸新娘到了臺灣自己開餐廳,或是擔任導遊,或是去做義工,開拓了自己的社交圈。

  臺灣的法律規定,大陸配偶在臺灣獲得身份被劃分為4個階段,結婚的最初兩年被稱為“團聚”階段,接下來是4年“依親居留”階段,符合條件的人此時可以工作。之後是兩年的“長期居留”期,再之後才能申請臺灣定居,擁有和臺灣本地人一樣的權益。臺灣針對大陸配偶制定的法令帶有明顯的歧視性,讓大陸新娘連續十幾年堅持不懈地抗爭,但是依然效果甚微。

  本報記者在臺灣偶然認識的大陸新娘、湖北籍王女士説,她到臺灣已經5年多了,卻還是沒有拿到身份證。“沒有身份證就不能辦健保,生活很沒有安全感。”

  説起大陸新娘,來自江西宜春的何瑩彩説:“有很多離婚的,也有很多生活得很好。”她説,不單是臺灣丈夫一方面的問題,也有大陸新娘自身的問題。比如有的人存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有的人適應能力差等,生活自然不如意。“與其抱怨不如力爭改變,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就會有積極的回饋。”

  近日,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與大陸及外籍配偶茶敘時表示,在臺灣落地生根的許多大陸配偶,奮鬥歷程讓他非常感動。“希望臺當局不只‘重視’,也要‘重用’這些人才。”馬英九並表示,對於這些大陸及外籍配偶的身份限制規定要積極做出改變。

  截至目前,臺灣有30多萬的大陸新娘。相比較十幾年前嫁到臺灣來的大陸新娘,如今的大陸女性嫁到臺灣更多的是因為愛情,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多了自信、自立,也懂得為自己和群體的權益而抗爭。

  願大陸新娘都能做一隻驕傲的飛鳥,不斷充盈自身並做獨特的自己,盤旋飛舞,舞出別樣的人生。(記者 徐蕾)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吳斌]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