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被疑隱匿禽流感疫情 臺農業部門前負責人願負責

2016年03月10日 09:46: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綜合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民間團體昨天(6日)召開記者會,要前臺灣農業部門負責人陳武雄及前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吳敦義為禽流感疫情負責。陳武雄接受電話專訪表示,相信專家非高病原的鑒定,未呈報行政機構,他負完全責任。

  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及《不能戳的秘密》紀錄片導演李惠仁都質疑,“農委會”擅自在“HAO切割位鹼性胺基酸”及“靜脈內接種致病性指數(IVPI)值”兩個高病原定義要件之外,增加高死亡率作為要件之三,因此將高病原判讀成低病原或高病原潛勢,涉嫌隱匿疫情。

  陳武雄表示,外界質疑在他任內,“農委會”隱匿疫情,他有四點聲明。

  首先,絕對不會隱匿疫情。外界質疑此事的重點是雙方對於高病原疫情認定的定義不一樣,“農委會”的定義就是要“高死亡率”及“高傳染率”,也曾有案例出現5到7個鹼性胺基酸,但最終沒有認定為高病原。

  其次,他信任參與疫情認定的獸醫與日前請辭獲准的“防檢局長”許天來的專業,許天來看了十幾年的疫情文獻,也深諳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的規範。

  再者,絕對沒有選舉考慮,因為若是高病原報成低病原或隱匿,結果只會更糟;倘若要隱匿,過去沒發病的豬只口蹄疫情案例,“農委會”又何必向OIE通報?

  第四點,因為過去發生過的案例,都不是高病原,所以依照“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處理時,並不需要往上呈報“行政院”,因此吳敦義並不知情,“我負完全責任”。

  對於以往一直出現的質疑聲浪還包含,依“農委會”增訂高死亡率才算高病原的案例,也需判定為高病原才要進行撲殺,為何被“農委會”認定為高病原潛勢、但仍是非高病原的案例,“農委會”仍進行撲殺處理?

  陳武雄補充,他問過會內專家,高病原潛勢何以會低死亡率?專家告知他,因為有抗體了;後來他(陳武雄)親自於2011年1月5日主持會議,做成決議,仍要對高病原潛勢進行處理,即撲殺;並於同年 2月10日公佈此新制,可見“農委會”一直是用積極態度處理疫情。

  對於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提出1983年美國賓州出現過低病原,但死亡率高達9成,以及義大利及墨西哥也有過低病原高死亡率案情發生,所以OIE自1992年就不採納臨床死亡率作為高病原認定。陳武雄説,他相信這些資料,“農委會”專家都已綜合判斷過。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李博]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