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學者:臺灣富豪們“裸捐”的背後

2016年03月10日 10:24:20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據臺灣媒體報道,由美國首富比爾蓋茨與股神巴菲特提倡的捐出所有財産的“裸捐”風潮正在臺灣發酵。最近幾日,包括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梁與王品集團總裁戴勝益等人,承諾捐款金額粗估逾三千億元(新台幣),相當於臺當局“內政部”一年總預算的兩倍,規模驚人,在臺灣社會投下震撼彈。

  臺灣媒體紛紛表示肯定

  由於長期以來的政治文化,臺灣媒體在報道社會事件時,往往標準極為苛刻,比較少使用誇讚之語。不同媒體在對同一社會事件的報道中,往往大相徑庭。

  但是,在這件事情上,臺灣媒體則不分藍綠,紛紛發文表示肯定。

  有臺灣媒體發表評論表示,雖然臺灣企業幾十年來一直都有出錢、出力,投入社會公益的傳統,但企業家承諾捐出幾乎全部財産,則是在近兩三年才逐漸出現;從郭臺銘、尹衍梁、杜俊元、戴勝益到這次的張榮發,幾乎都承諾捐出全部或九成以上的財産作公益。這些企業家,都值得社會肯定讚美。

  當然,在讚美郭臺銘等臺灣巨富的“裸捐”行為的同時,臺灣媒體還不忘順帶諷刺一下一直風波未平的王永慶遺産爭奪案:“尹衍梁在提出捐贈財産時説”,“不要讓子女因為分財産變成仇人嘛!”

  大哉斯言,有些豪門富豪過世後,子女為爭産而醜態盡出,倒是讓這些富豪蒙羞。願意捐出自己一輩子努力攢下的財産,反而是為自己的一生畫上一個完美的句點。

  受世界潮流與儒家思想影響

  企業家最近的“裸捐”行為,也不禁讓人聯想到“裸捐”行動的最早發起者比爾蓋茨。2008年6月,蓋茨退休以後,全職投入了蓋茨和梅琳達基金會的工作,要將自己的余生及絕大部分財富奉獻給慈善事業。不僅自己做,還和巴菲特一起號召全世界富人聯合起來這樣做。目前,已有50多位億萬富翁響應了蓋茨的“裸捐”倡議,最新加入的就有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

  而在臺灣,最早説出要捐款做慈善的臺灣企業表率,是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凡事要搶第一的郭臺銘,在2008年大喜訂婚時,出人意料地宣佈要捐九成財産做公益。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去年也宣佈要將擁有的公司股票八成做公益,戴勝益捐款不是上述企業家中最多者,但其方向與行動卻是最積極明確。戴勝益透露,他決定後馬上就展開行動,目前已有超過萬名小學孩童得到這筆善款補助。

  而臺灣富豪的“裸捐”,除了承擔社會公益之外,更夾雜著儒家社會中“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傳統情懷。

  大選後是宣佈“裸捐”最好時機

  長榮集團的老總張榮發,貧苦出身,從船員開始白手起家。郭臺銘更是家境貧寒,專科學校還是半工半讀完成學業。相比于整天充斥于臺灣媒體的各位政治人物的“富二代”的出身背景,這兩位可是實打實的白手起家的“富一代”。從某種意義上説,在臺灣社會,這幾位富豪的影響力往往超過身居高位的政壇顯貴,一舉一動頗受矚目。這次,這幾位富豪選擇在此時間宣佈“裸捐”的決定,也有其考量。

  剛剛過去的臺灣大選,是已經經歷過的選舉中較為特殊的一次。從1996年到2008年,每一次的臺灣最高領導人大選,選戰主要議題都是統獨議題與兩岸關係。但這一次選戰,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提出的“公平正義”的口號成為了選戰的一個主要議題。蔡英文之所以提出這個口號,就是因為其想通過此口號喚起民眾對社會公平正義問題的關注,以“貧富差距過大”的理由將國民黨拉下馬,而達到“執政”的目的。雖然最後蔡敗選,但是在臺灣社會中,人們越來越關心公平正義的問題,是這次選舉給臺灣社會留下的最大影響。

  近年來,隨著國際經濟的普遍衰退以及美債、歐債問題的爆發,以出口為導向的臺灣經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再加上中國大陸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兩岸關係的改進,臺企紛紛西進,來到人力資源更豐富、成本更低廉的中國大陸投資設廠,導致臺灣本島內的就業形勢更為惡化,臺灣島內貧富差距越拉越大,臺灣民眾對此心中早有不滿。這也是民進黨得意操作此議題的民間基礎。選舉時,諸多富豪起身相挺馬英九時,民進黨就曾經説過“國民黨代表大富豪利益,民進黨代表普通百姓利益”的話。在臺灣新行政團隊剛剛入職,喊出“富民經濟”的當下,這些富豪選擇宣佈“裸捐”的決定,應該是選在了最好的時間。

  當然,除此之外,值得關注的還有臺灣由來已久的基金會傳統。臺灣富豪的慈善,和陳游標當街發錢、演唱會發羊的“暴力慈善”有所不同。臺灣富豪的慈善行為往往通過其名下的基金會進行運作和管理,這些捐出的錢,除了直接購買相關物資之外,還可以進行投資和保值活動。如果管理得當,這筆錢並不會因為回饋社會而越變越少,甚至還有可能通過各項運作獲得盈利,使得慈善行為更持續、更程式化。這樣的專業的運作制度,更為臺灣社會更多的富豪放心“裸捐”提供了保障,值得學習借鑒。(馬軍)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李帥]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