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助産”大作戰:重賞有勇婦 催生龍寶寶

2016年03月10日 12:50: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新竹縣一所學校,女老師生一胎獎10萬元,校園因此“生”機盎然。

  生育率全球最低的臺灣,2012年將迎來一波生育高峰。原因之一是明年出生的孩子屬龍,最吉祥的生肖之一,“龍子”、“龍女”的稱號,也和父母“望子成龍”的期待不謀而合;另一個原因,是臺灣當局和大企業紛紛拿出真金白銀,鼓勵民眾和員工早日生出“龍寶寶”,好為臺灣注入新活力。

  生娃獎勵多

  臺灣生育率近年持續下降,2009年以0.01的差距“險勝”德國,位列全球生育率排行榜的倒數第二位,2010年跌破0.9(每個適齡女子一輩子生0.9個孩子)大關,躍居全球生育率最低之地。因此,馬英九當局已經把生育率擺在了頭等大事的位置,連年端出鼓勵生育的政策牛肉。

  臺內務主管部門日前表示,明年1月1日起,又將實行多項新政策來鼓勵婚育。比如,家有5歲以下幼兒的家庭將可少交2.5萬元(新台幣,下同)的稅;父母一方在家照顧2歲以下嬰幼兒的,每名嬰幼兒每月可領2500元到5000元不等的育兒津貼。明年開始,臺灣還將實行亞洲首例的“幼托整合製”,幼稚園與託兒所不分家,兼具養護和教育功能。另外,臺灣教育主管部門表示,預計2014年起,義務教育將由9年延長為12年。

  前些年已經實行的措施還包括:提供優惠房貸的“青年安心成家方案”、年金生育給付、勞保生育給付、包括保姆托育補助、育兒津貼、育嬰留職停薪津貼、5歲幼兒免學費,等等。

  重賞有勇婦

  26日,臺北王品牛排的一位女服務員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就有同事提醒她“要不要休息一下”?原來,她已懷孕4個月,公司規定懷孕員工每工作兩小時可休息15分鐘。另外,開會的時候她可先選座,散會前可以先離開,每月還有3500元的額外獎金。

  員工懷孕會耽誤工作,雖然增加了生産成本,但臺灣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還是紛紛加入“助産大作戰”。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去年尾牙宣佈,員工每生一個小孩,可獲6.6萬元獎金;今年集團內光仁寶公司就發出逾1500萬元“做人”獎金,已有227人領取生育獎金。新竹縣私立忠信學校鼓勵老師“增産”,女性教職員生一胎獎勵10萬元,果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婦”,這項福利實施4年多來,已發出獎金超過200萬元,校園內“生”機蓬勃。

  臺積電、智邦科技自設幼稚園,可以從3個月一直上到大班;聯發科設親子空間,父親上班時,媽媽可帶小孩來公司玩;“工研院”則在“勞基法”之外,另加60天的“安胎及育兒假”。五花八門的福利,只為讓員工可以安心“做人”。

  觀念影響“生”意

  1951年,臺灣每對夫婦生7個孩子,去年則是0.9人,幾十年間縮水7倍多。臺當局一直提倡多生,卻收效甚微。市民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育兒津貼只是“蠅頭小利”,養孩子是一個長期工程,高房價、教育制度、就業難,都是不生孩子的理由。

  如果光論物質條件,當然今勝於昔,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臺灣生育率節節下降?就近兩年看,民俗觀念影響不小。臺灣人認為,2009年有兩個立春,是“孤鸞年”,不適婚嫁,2010年是虎年,傳統觀念也認為不適合生寶寶,所以這兩年生育率跌破新低。而2012年是大家都喜歡的龍年,所以“明年會更好”,臺“內政部”官員説,總生育率將升至1.2人。

  幾名“立委”候選人23日推著空嬰兒車到“總統府”前抗議,批馬當局發錢根本不能鼓勵生育。一名“立委”説,農業社會的大家族時代已經瓦解,現在的雙薪家庭,要獨自擔付起養孩子的責任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許多家庭生完小孩後,只能忍痛把小孩送到阿公阿媽家托育,有的送保姆家,親情的煎熬與壓力下,誰還敢生?隔代教養,親情疏離,家庭結構崩解隨之而來。

  也許這才是不生孩子的最大原因——“孩子是難以承受的負擔”,這樣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有媒體評論説,要解決年輕人不願生育的問題,必須想辦法讓他們勇於承擔家庭責任,並且在全社會重新推廣“多子多福”的觀念。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吳斌]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