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媒記者扮酒女“忍辱”報道 學者批販賣新聞花招

2016年03月10日 14:23:4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蘋果日報》刊登《記者化身酒女實錄 我在金錢豹的一天》一文,搭配上女記者穿著清涼的照片作為頭版,內文詳細描述女記者在酒店上班5個小時的過程。(圖片來源:臺灣媒體)

  台灣網9月26日消息 據臺灣《醒報》報道,為揭開酒店業秘辛,臺灣《蘋果日報》女記者自願到酒店上一天班,並稱自己是“忍辱”完成該報道。對此,臺大新聞所教授彭文正認為,記者為發掘真相,採用特殊手段情有可原,但《蘋果》這篇新聞的價值並不高,記者為此冒險的作法並不足取。臺灣中正大學傳播係副教授胡元輝則表示,該報道只是商人販賣新聞的花招,稱不上是調查報道。  

  據報道,臺灣《蘋果日報》今天刊登《記者化身酒女實錄 我在金錢豹的一天》一文,搭配上女記者穿著清涼的照片作為頭版,內文詳細描述《蘋果日報》的一名女記者在酒店上班5個小時的過程,包括被客人吃豆腐、強迫灌酒,最後則以“客人都是禽獸,小姐被當畜生。”作為新聞結論。 

  針對這篇報道,一位資深記者受訪時指出,透過管道訪問金錢豹酒女,了解她們的工作生態並不困難,記者似乎不需要“深入虎穴”以身涉險。 

  臺大新聞所教授彭文正則表示,當記者無法採取正常管道採訪時,才會考慮用這種特殊手段,他以“水門案”為例,《華盛頓郵報》記者進行一系列追蹤報道才成功揭弊,但《蘋果日報》今天的新聞內容,是透過一般訪問就可獲得的資訊,他説:“為這種無聊八卦新聞而冒險,這種採訪方法並不可取。” 

  “這篇新聞並沒有深入討論。”胡元輝嘆説,今天《蘋果日報》的報道只是另一種“爆料新聞”,並沒有深入探討“Why”(為什麼)的問題。胡元輝強調,所謂的調查報道內容必須跟公共利益、社會議題有關,且記者要長期追蹤或研究,才可稱得上調查報道,而《蘋果日報》的作法只是把新聞當成商品,試圖吸引讀者購買的手法而已。 

  調查報道興起于60年代的美國,強調記者必須高度介入新聞事件,深入現場調查採訪,最有名的當屬《華盛頓郵報》記者伍華德、伯恩斯坦報道的“水門事件”,他們調查當時美國共和黨總統尼克松監聽民主黨的醜聞,導致尼克松在1947年下臺。(台灣網 馮江)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馮江]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