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人做慈善啟示錄:立法規範善款善用

2016年03月10日 14:27:4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慈濟靜思堂

  隨著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慈善組織數量也迅速增加。但近來從“郭美美”到“盧美美”,公眾對於慈善組織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問題越來越關注。海峽對岸的臺灣,慈善組織和慈善事業近20年來蓬勃發展,看看臺灣人怎樣做慈善,或許對大陸慈善組織會有些啟發。

  誰可以募款?

  2004年底印尼海嘯發生後,臺灣慈濟志工帶著相關設備和食品,最早抵達受災地區;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臺灣紅十字組織搜救隊第一時間前往四川災區參與救援,在短時間內,臺灣紅十字組織募集到16億元(新台幣,下同)的善款、慈濟組織也募集到25億元善款;2009年臺灣“88風災”發生後,臺灣慈濟功德會動員16萬人次赴災區救災,奉上熱食和救助金……

  樂善好施,古來有之。但捐款人首先想知道的是,應當將愛心捐款交給誰?什麼樣的組織能募集捐款?這些組織是否合法?在臺灣,《公益勸募條例》對此作出了明確界定。

  1999年9月21日,臺灣發生7.6級大地震,島內各界紛紛慷慨解囊,捐款紓難。同時,開始有人質疑當局對於善款使用的公正性,希望建立完善的慈善捐助制度的聲音日漸高漲。2006年,臺灣立法部門通過了《公益勸募條例》,並出臺了相關細則及配套措施。該條例成為島內規範慈善事業的濫觴。

  該條例明確規定,個人不得發起公益募款,有權發起公開勸募的團體限于公立學校、行政法人、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等4類組織。其中公益性社團法人和財團法人是主要的民間慈善組織。臺灣紅十字組織屬於社團法人,而臺灣最大的慈善機構慈濟基金則是財團法人。據島內媒體報道,目前,臺灣慈善機構共有財團法人近4000家,社團法人近2萬家。

  臺當局也鼓勵企業從事慈善。根據臺灣地區稅務規定,企業捐贈給當局的捐款100%抵稅,捐贈給民間團體的稅款可抵繳20%稅款。

  善款用在哪?

  在臺灣,善款可以用在哪?《公益勸募條例》規定,勸募團體辦理勸募活動所得財物只能用於5種用途:社會福利事業,教育文化事業,社會慈善事業,援外或國際人道救援,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的事業。

  怎樣確保善款善用?《公益勸募條例》規定,公益團體在發起勸募行動前,須向主管機關申請。募款前、募款截止時、捐款使用完畢後,還須公開收支資訊。另外,條例還規定,公益團體募捐到的財物,應當依照主管機關許可的財物計劃使用,不得挪作他用,主管機關隨時可以檢查相關賬冊。

  2011年8月11日,臺灣當局主管部門通過紅十字組織法修正草案,要求臺灣紅十字組織依新規定辦理勸募活動。依之前法規,紅十字組織的捐款明細無需對外公開。未來新規定實施後,勸募款將完全比照一般慈善團體。

  臺灣紅十字會會長陳長文在接受採訪時説,善款運用要透明,然後是媒體和官方的監督以及公益團體的自律。唯有如此,公益團體才能得到公信,整個社會的慈善事業才能真正延續。

  2005年,臺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成立,現在聯盟會員超過百家。聯盟理事長鄭信真表示,目前,臺灣一年有500多萬民眾從事公益捐款,捐款總數達到400多億元。財務公開,讓民眾知道他們捐出的愛心有沒有幫到需要幫助的人,是捐款人的基本權益。因此,聯盟會員要承諾遵守自律公約,將財務狀況透明化,為保護捐款人權益,也為強化捐款人對慈善的信心。

  慈善該怎麼做?

  臺灣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多年來在臺灣投入的公益善款逾400億元。有臺灣“科技首富”稱譽的郭臺銘,在2008年訂婚宴上宣佈,將捐出個人九成財産做公益,據估算,其九成財産將超過50億美元。

  島內企業家熱衷做公益,無論在島內還是大陸,他們都積極支援各項社會公益事業。據説,汶川大地震後,第一批抵達四川的慈濟志工中,有一半來自企業經營者及經理人,其中不乏億萬身家的大老闆。

  慈善不僅是富人的事情,慈善精神也在普通人身上流淌。陳樹菊,臺東人,每天清晨4時起床到市場賣菜,經常晚上很晚才收工。48年來,一直以賣菜為生,卻捐出千萬元省吃儉用的善款。2010年她入選《福布斯》年度亞洲慈善英雄榜。

  慈濟最初在家庭婦女中開展勸募,勸導她們每天從菜錢中節省5角錢,用來幫助他人。40多年後,慈濟基金會成長為臺灣最大的公益慈善機構,每年募集的資金將近200億元。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説,慈濟的力量在於民間,慈濟可以幫到這麼多人,也是因為慈善的精神在臺灣人身上深深紮根。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馮江]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