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DNA比對建功助破性侵案 全臺性侵犯大多是竊盜犯

2016年03月10日 14:40:1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8月15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東海之狼”廖泰余犯案14年後,因再犯性侵案,透過臺當局刑事機構DNA數據庫比對現形,但迄今仍有犯下14件性侵的“大臺北之狼”等多名性侵犯身份不明。臺當局刑事機構最近整理出全臺“公墓之狼”、“臺鐵之狼”等29名知名性侵犯的背景,發現他們不只是性侵累犯,還都有竊盜前科。 

  據報道,臺灣地區民代謝國梁等人3年前曾提案修正,擴大DNA採樣建檔範圍,除現行性犯罪或重大暴力犯罪案件的被害或嫌犯外,還增加竊盜、槍炮、妨害自由、毒品等罪,經一審判決後採樣,後因學界及人權團體擔憂隱私和資料外泄作罷。 

  但近來多起沉寂多年的重大性侵案件,包括南港成德小學女童、基隆女學生等命案,都是因為DNA比對而建功,民代潘維剛日前主張“擴大DNA採樣”,認為不應只對性侵犯進行採樣。統計上,竊盜犯犯下性侵案的比例也很高,應將採樣擴及大部分罪犯。 

  臺當局刑事機構從島內實際案例進一步分析,發現昔日屏東檳榔西施之狼、南港之狼、臺南之狼、鐵窗之狼、高雄公寓之狼、苗栗運將狼都有竊盜、強盜、性侵,其他華岡之狼、員山之狼、金元寶之狼等共29名受社會矚目的色狼,也都有竊盜、性侵,甚至毒品、搶奪等前科。 

  臺當局刑事機構法醫室主任程曉桂指出,過去外界擔心建檔恐會造成當事人遺傳性的基因資料外泄,其實現在都是所謂非密碼區的建檔;換言之,從圖譜只能知道男、女,不知身份,且只用於犯罪偵查。 

  程曉桂強調,將一審判刑確定的竊盜犯和嚴重槍炮、毒品罪犯納入,並非是一網打盡。同時,經過這幾年的沉澱及技術進步,島內外都有透過DNA比對,洗刷冤獄的案例,凸顯擴大採樣將有助伸張正義。(台灣網 馮江)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馮江]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