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盤點臺灣高鐵事故:曾發生13分鐘“無人駕駛”事件

2016年03月10日 14:45:31  來源:東南網
字號:    

  曲折中前行的臺灣高鐵

  在臺灣,有一條曾被痛陳“存在高度安全風險”的鐵路——— 臺灣高鐵,作為臺灣西部重要的長途運輸工具之一,亦為臺灣軌道工業指標,尤其是在陸客赴臺遊行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它從動工開始,一直命運多舛———

  事件1:倒退行駛28公里

  2007年7月15日,臺灣高鐵出道岔 (轉轍器)故障,無法正常通行。列車從臺中站倒退到彰化站,倒退行駛了28公里。

  這起事故造成高鐵雙向延誤運作2個半小時。臺灣高鐵由於轉轍器引發的誤點事故時常發生,截至去年年底,共發生31件轉轍器訊號異常事件,延誤時間最長達153分鐘。

  應對:找原廠徹底檢修

  臺灣高鐵系統為全球首見的“歐日混合系統”,採用日本新幹線列車,部分參考了歐洲高鐵所採用的機電系統和安全措施。島內專家指出,臺灣環境過於潮濕,很容易造成歐洲系統訊號異常。接連發生的轉轍器狀況,讓歐係與日係的磨合問題浮上臺面。

  臺“高鐵局”曾進行高鐵各種異常狀況分析,並要求臺灣高鐵公司提出報告,全面體檢高鐵營運、維修和服務,並找原廠徹底檢修。此外高鐵公司也加強了模擬演練,縮短搶修時間。

  事件2:首次因地震停駛

  2010年3月4日,高雄甲仙鄉發生6.7級地震,造成臺灣高鐵首次因地震停駛。一輛北上列車行經臺南新市路段遭遇地震,造成一車廂兩個輪子出軌。當時列車已經失去平衡,差點撞上路邊護欄,高鐵緊急剎車,車上300多名旅客平安無事。

  應對:沿線設51個地震偵測站

  臺灣是地震、颱風等自然災害多發地區,早在高鐵開通之前,臺“交通部”高鐵局即擬定《臺灣高速鐵路交通事故整體防救災應變計劃》。

  高鐵設有地震告警系統,沿線設51個地震偵測站,與行車控制中心連線。偵測到震度四級以上地震,會透過列車自動控制系統將受地震影響區域的列車停車。“921”大地震後重新檢視高鐵設計,花了四五百億元(新台幣,下同)強化土建工程,將高鐵耐震度提高到七級。此外臺灣高鐵的設計,列車在遇到地震時,可以順著波形滑行,最大限度降低傷亡。

  此外臺灣高鐵全線裝有避雷設施,至今還未有雷擊擊中車廂。

  事件3:13分鐘“無人駕駛”

  2010年4月,臺灣高鐵發生長達13分鐘 “無人駕駛”的離譜事件。列車司機因有睡眠障礙但未就醫,疑似服用安眠藥産生副作用,執勤到一半打起瞌睡。駕駛警醒裝置因司機超過一分鐘未進行任何列車操作動作,發出警訊並啟動自動駕駛,這才被發現。逾500名旅客最後雖安全到站,但直呼:“好恐怖!”

  應對:司機執勤前血壓檢測

  列車啟動自動駕駛後,列車長也一直待在駕駛艙內監控,並和行控中心保持聯繫,使列車順利停靠,顯示自動控制系統安全防護機製成功作用。

  臺灣高鐵目前有116名司機,每年須體檢一次。除提醒司機生病須就醫、不能自行拿藥外,醫生也避開精神藥品。司機每次執勤前,也會經過酒測、血壓檢測。事件發生後,高鐵加強司機檢測,每年一次的檢查,會比照現行規定檢驗是否服用viper麻醉藥品,也將納入易影響精神藥物檢驗,並將不定期抽查司機身體檢查的人數比率,從二成五提高到四成。

  事件4:部分路段地層面臨下陷

  今年6月份,臺灣有關部門負責人首次證實,臺灣高鐵在雲林和彰化地區面臨地層下陷問題。彰化目前每年下陷5.3釐米,下陷範圍51.4平方公里;雲林每年下陷6.8釐米,下陷範圍397.6平方公里,嚴重危及高鐵安全。據分析,主要原因是過度抽取地下水,問題若得不到解決,臺灣高鐵的使用壽命只剩下10年。

  應對:封井救高鐵地層

  島內工程、水利和工業部門以及自來水公司著手勘察高鐵地層下陷最嚴重的路段,並了解目前雲林地區工農業和生活自來水的配置情況。相關機構完成整體用水問題調查與規劃,以便對水資源進行全盤調配。臺高鐵公司為應對地層下陷,已對鐵路路基橋墩的支撐墊進行了調整並陸續補強橋梁結構。

  25日,臺當局已通過封井救高鐵相關計劃,今年起至2021年投入528億余元,封掉967口深井確保高鐵安全。海峽導報 記者 林靖東 林靜嫻/文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吳斌]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