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赴臺個人遊大陸游客:聽聽臺灣百姓心裏話

2016年03月10日 14:49:38  來源:東南網
字號:    

  上月28日,280多名大陸居民以個案方式,開啟了陸客赴臺個人遊的先河,預計本月中下旬,陸客有望以每天常態化方式赴臺個人遊。自從3年前開啟陸客赴臺團體遊以來,他們為臺灣帶去了1000億元(新台幣,下同)以上的收入,陸客個人遊無疑會在團體遊基礎之上,使臺灣經濟更加活躍。

  陸客來了,商機來了,臺灣人自然歡喜。可與此同時,也有一些聲音擔心陸客個人遊帶來的風險——— 他們 “落跑”怎麼辦?隨地扔垃圾吐痰怎麼辦?對於陸客個人遊,臺灣民眾真實的想法是什麼?

  談商機:“若沒陸客,那牛肉麵店早就關了”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的許先生,兩年多前看到自家門口開了一家300多平方米的牛肉麵館,那時他想:這老闆該不會腦袋進水了吧,幹嗎開那麼大?

  可是出乎意料,那牛肉麵館生意出奇的好,客人常常一批接一批來。經打聽,才知那店老闆跟一些旅行社搭上了線,旅行社經常把陸客團往那兒帶,根本不愁客源。“如果沒有陸客客源,估計那店早就關門了。”許先生説。

  家住臺北忠孝東路的媒體人康先生,經常在晚上十一二點到孫中山紀念館跑步,途中經過斑馬線等紅燈時,他習慣性觀察過往的計程車載客情況,發現了一個明顯變化——— 兩三年前,路過的計程車經常連續七八輛都是空車,而今經常是五六輛載客計程車連續駛過。

  據臺灣“觀光局”調查,陸客在臺每人平均消費大幅領先其他地區遊客,大多數臺灣民眾肯定三年來大陸游客對臺灣經濟的貢獻,因而對個人遊也是充滿期待的。在首批陸客赴臺個人遊之際,臺灣媒體最關注的便是陸客“血拼”、“狂購”、購物預算“不設上限”購物行為。

  個人遊相比團體遊,每人平均消費潛力更加巨大。因為個人游來去自由,將激發他們各式各樣的消費需求,他們或許會為士林夜市的一頓美味,臺北101大樓裏面的一件珠寶,或者到某影樓拍一組婚紗照,而專程從大陸坐飛機抵臺。據臺“觀光局”估算,以每天500名個人遊陸客計算,一年將為臺灣創造100億元以上的收入。

  談互信:“最看重的是可以與大陸人多接觸”

  一些臺灣民眾對媒體總是聚焦陸客“血拼”之類的新聞,有點反感。計程車司機高先生説,就像臺灣人可以到大陸自由遊玩,同理,大陸人也應該在臺灣自由遊玩,而不能要求自己享受自由,別人就不享受自由。對於個人遊陸客能否增加他的生意,高先生並不太在意,他最看重的是可以和大陸人多接觸,多交朋友。

  臺北觀光傳播局局長趙心屏説,臺北要讓陸客感受到這裡的親切和熱情,讓他們更充分自在地體驗、觀察臺灣民眾的生活及文化,例如捷運的排隊、讓座環境,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臺北全市無線上網的科技水準、臺北市民垃圾不落地的習慣等。

  島內名嘴江岷欽認為,從陸客團體遊發展到個人遊,體現了兩岸民眾相互信任感的培植和發揚,隨著深入接觸與交流,兩岸民眾在文化、心理上,將進一步融洽、契合。

  談衝突:“多嘗試就行了,千萬不能因噎廢食”

  當然,一些臺灣媒體和民眾也擔心陸客“落跑”而引發治安問題,以及陸客不文明的生活習慣會讓他們的生活品質下降。

  首批個人遊陸客赴臺期間,部分臺媒便抓住陸客滯留不歸話題而大做文章。他們覺得,因為個人遊更加自由,所以“落跑”可能性也增加了,如果他們找不到工作,就會造成搶盜、詐騙、吸販毒、賣淫等治安問題。

  一些民眾則擔心大陸人不好的生活習慣會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在一些民眾看來,大陸人比較霸道,講話聲音很大,隨地吐痰,到處扔垃圾,又不遵守規則,違章橫穿馬路,到景區踩紅線,這些會影響整個城市的生活品質。

  不過,這種觀點僅為小部分人持有,並非主流民意。某報社老總助理陳先生樂觀地説,近朱者赤,陸客來到臺灣之後,不好的生活習慣會被臺灣 “同化”,一起變得更加文明起來。持這種樂觀心態的還有家住基隆的楊明貴,他説,陸客個人遊有風險不要緊,多嘗試就行了,千萬不能因噎廢食。

  談交流:“生活細節上有比較才會更進步”

  7月1日,臺灣《中國時報》刊登了一篇署名評論,大意是早年臺灣相比大陸,有經濟上的優勢;當大陸經濟迅速發展時,臺灣人自認為有民主的優越性;當大陸注重發展各級民主,臺灣注意力卻日益放在八卦新聞上,這時,臺灣人與大陸游客相接觸,臺灣人在大陸客這面 “鏡子”裏,又發現了新的優越性——— 文明素質。

  媒體人陳先生説,原來臺灣人熟視無睹的很多生活細節,一經對比,才覺得彌足珍貴。比如講話彬彬有禮、走路不闖紅燈、車輛禮讓行人、捷運旅客讓座、辦事態度熱情,等等,這些讓臺灣人找到了更多自信。計程車司機高先生説,大約十五六年前,臺灣公務機關人員上班是 “看報喝茶”的情景,可經過這些年來的改進與沉澱,臺灣人的文明素質已大獲提升,相信大陸客到了臺灣,會有很好的印象。

  隨著陸客個人遊的展開,大陸游客可到臺灣體驗真實的百姓生活,通過經常性接觸,兩岸民眾會在生活細節上做許多有趣的比較,優秀者將更自信,並加以珍惜;不足者會看到努力的方向,見賢思齊。兩岸民眾在最自然的交往過程中,將實現心與心的交融。(《海峽導報》 記者 蘭文 文/圖)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張真瑜]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