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監察機構調查食品添加塑化劑案 擬約詢楊志良

2016年03月10日 14:49:4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7月10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監察機構調查島內食品添加塑化劑案,日前已約詢臺當局衛生機構主管邱文達,未來不排除約詢前任主管楊志良等;主查監察機構官員程仁宏認為,應該做好把關配套,以避免類似食品安全問題一再發生。 

  據報道,塑化劑案風波漸緩,但臺監察機構調查的腳步加快。程仁宏説,臺監察機構在2008年11月針對毒奶粉案提出糾正,當時就已經點出,有害的食品或食品添加物,除透過衛生機關抽查或檢驗,島內並無其他機制可主動發現問題。 

  程仁宏説,臺當局衛生主管機構只抽查被“正面表列”的食品添加物,這次塑化劑風暴如果不是有熱心的技術人員鍥而不捨追查,臺灣民眾不曉得又要多吃幾年的塑化劑食品;而臺監察機構在2009年食品添加物安全管制與規範年度報告時,就已要求臺當局衛生機構對於“未列于核準品項上物質添加於食品的問題”,要加強管理,並責成縣市衛生局查核“復方食品添加物”。 

  程仁宏説,臺監察機構在2008、2009年相繼點出問題,臺當局衛生主管機構如果能早點針對缺失改進,就能更早發現塑化劑問題。他説,要厘清這幾年曆任衛生主管機構負責人葉金川、楊志良、邱文達,究竟有沒有改進作為?日前監察機構官員已約詢過邱文達厘清,接下來“不排除”約詢葉金川、楊志良。 

  他説,衛生單位沒有規範,也因此,使用塑化劑的廠商才敢跳出來聲稱自己也是“受害者”,沒有規範讓食品業成了戰國時代,業者為了壓低價格搶市場,很容易就出事,而且一齣事就是出大事。 

  塑化劑案調查至今,程仁宏説,對於食品添加物,臺當局衛生主管機構不能再放任業者“自主管理”,必須把關,包括食物添加物原料廠必須主動將原料送檢,取得合格證明;食品廠在使用添加物時,也必須自己抽驗或送檢;食品廠應該不定期地查廠,了解衛生安全狀況;最後才是衛生單位在市面上對食品的抽查。 

  他舉這次安度塑化劑風暴的義美公司為例指出,臺監察機構在2009年度曾參觀過義美的食品安全研究室,當時義美公司就説“所有的原料商都知道他們有斥資幾千萬打造的實驗室,這有嚇阻作用。” 

  另外,程仁宏説,食品添加物還有“標示不清”、“源頭管理”不當的問題,必須要有配套機制,其一是如果查到業者故意標示不實,應該重罰,讓業者面臨“幾乎破産的處罰”,另外則是配合財務單位查稅方式,了解化工原料流向。(台灣網 馮江)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馮江]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