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獨”背景雙重標準 綠營在塑化劑事件中如此搞鬼

2016年03月10日 14:59:43  來源:東南網
字號:    

  日前臺灣爆發的塑化劑風暴仍在持續,涉及的企業與産品範圍越來越大,負面影響越來越廣,重創臺灣食品安全形象,這是臺灣繼經濟奇跡消失、民主奇跡變調之後又一個食品安全奇跡的崩坍。筆者不必重復探討這一問題的監管與後續影響,而要探討綠營在整個事件中的角色與態度。

  始作俑者的“臺獨”背景

  塑化劑事件的始作俑者是昱伸公司。這是一家中小企業,知名度並不高。這一事件爆發後,人們才發現這家公司不僅是一家製造有毒産品、傷害民眾生命安全的“臺毒公司”,而且也是一家“臺獨企業”。邱毅就披露,昱伸公司負責人賴俊傑長期以來就是民進黨與陳水扁的“金主”。

  賴俊傑的兒子賴昱伸則是綠營第一平面媒體《自由時報》旗下英文《臺北時報》的記者,扮演著“打馬”、“批中”角色,因此獲得綠營勢力的青睞,甚至有意被推參選新北市中和區“立委”,可見這家食品公司與綠營關係之密切。

  這家支援綠營與 “臺獨”的昱伸公司也到大陸投資,像許多其他臺商一樣,在大陸享有“超國民待遇”,獲得了巨大經濟利益。然而,公司從大陸賺取鉅額利潤後,卻用來支援民進黨與“臺獨”。這是多年來兩岸經貿往來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怪象,而且並不是少數。

  綠營媒體的雙重標準

  具有親綠或“臺獨”背景的昱伸公司,在摻毒食品事件發生後,一向標榜維護臺灣聲譽與尊嚴的《自由時報》等綠媒頓時失聲,在這一重大事件的媒體處理上企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極力回避與淡化,甚至沒有任何嚴厲的指責與批評聲音。反而,《自由時報》這個綠營喉舌,將矛頭對準馬英九,認為臺相關部門在4月份就發現毒飲料,但一直到5月下旬才大規模查辦,是在故意隱瞞真相,卻不問這家支援民進黨的企業從事不法經營長達30年,給臺灣社會與民眾造成多大傷害。再想想多年來,綠營媒體對大陸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惡毒攻擊,甚至任意擴大,而且將整個大陸産品污名化,全部貼上“黑心食品”的標簽。綠營媒體的雙重標準,這一事件上得到充分反映。

  食品安全事件惡毒攻擊,甚至任意擴大,而且將整個大陸産品污名化,全部貼上“黑心食品”的標簽。綠營媒體的雙重標準,這一事件上得到充分反映。

  “綠委”阻撓讓塑化劑嚴管

  有人質問臺灣當局對食品監管存在漏洞,為何不將塑化劑列為需事前檢驗、嚴加管制的一類或二類有毒化學物品?結果,人們發現,原來阻撓加強對塑化劑升級列管的幕後黑手就是民進黨“立委”。臺“環保署”先後於2006年與2009年試圖將塑化劑改列為一類有毒化學物品,但均因民進黨“立委”黃淑英的極力阻撓與杯葛宣告失敗,也直接造成今天如此嚴重的社會後果。

  一向十分重視環保與食品安全議題的民進黨為何會阻撓對塑化劑的列管?是否像邱毅指控的,黃淑英是為了給從事化工原料批發業務的先生護航?值得懷疑。更令人遺憾的是,民進黨未曾制約黃淑英的反對列管行為,是有意縱容,而且事後對黃所作所為與應負責任也未有任何指責與批評,反而將責任推給政府部門,好像與民進黨無關。事實上,要不是黃淑英的強力阻撓,這一塑化劑事件就可早兩年得到發現與遏制。顯然,民進黨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從綠營在塑化劑事件前前後後的表現看,親綠企業昱伸公司是摻毒事件的主角與源頭;阻撓加強塑化劑管制並導致延誤時機的黑手是民進黨的“立委”;綠營媒體對眾人關注的食品安全事件採取雙重標準。可見,在塑化劑事件發生、發展與監管過程中,綠營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卻未受到應有的責難與懲罰,確實值得思考。

  海峽導報 特約撰述人:王建民(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馮江]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