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塑化劑風波升級 風暴衝擊可能持續整個夏季

2021年01月22日 17:32:26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臺飲料市場損失高達150億新台幣,並波及整個食品界甚至藥品、化粧品界

  隨著臺灣地區“塑化劑”風波愈演愈烈,不單是食品行業遭難,越來越多行業曝出與毒性塑化劑有染。出於安全考慮,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封殺臺灣産品,但許多含毒産品目前尚難以查清在生産和運輸鏈條上哪個環節出現問題。有專家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國際範圍內的聯合防控監管機制亟待建立,以有效保證産品品質安全,尤其是與人健康相關的食品安全。

  超過7000項食品暫時下架

  塑化劑有多毒?路透社援引臺灣大學食品研究所教授孫璐西觀點稱,D EH P比三聚氰胺更毒20倍。一個人喝一杯500毫升加了D EH P飲料就已經超過單日食量上限。塑化劑一開始只在飲料界造成不安,隨著案情發展,現在可以説整個食品界甚至藥品、化粧品界都受到波及。

  臺灣“塑化劑”風波愈演愈烈,繼多項食品被證實遭污染後,相繼有保健品和藥品被驗出含毒性更大的塑化劑D 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臺灣地區民眾擔心塑化劑在更多領域引爆。

  “塑化劑”是一種普遍用於塑膠材料的增塑劑,在臺灣被確認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不得用於食品生産加工。但為降低成本,臺灣昱伸香料有限公司把易致癌的“塑化劑”用於生産合法食品添加劑“起雲劑”,導致“悅式運動飲料”等多種臺灣産品受到污染,由此掀起了此次“塑化劑”風波。

  目前捲入此次風波的臺灣食品類廠商越來越多,臺灣島內日前又發現一家原料供應商産品含塑化劑,供應果汁粉、疇素粉等的加川興業公司,産品亦含有塑化劑,並供貨給117家公司及企業,其中嘉義市有公司用此原材料製作水果糖及口服片,産品已流入當地夜市及雜貨店,雖然公司聲稱已全部回收,但部分雜貨店仍然有售。截至6月1日,臺灣當局已發現有747種飲品及食品含有有毒塑化劑,涉及216家公司。最新增加的是,昱伸下游廠家———加川興業有限公司自曝了117家下游廠商名單,其中島內生産疇素的知名廠商大漢疇素生技公司赫然在列。

  臺灣“塑化劑”風波除對食品威脅逐步升級外,隨著新品種的超毒塑化劑D B 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被驗出,顯示保健品和藥品也難逃一劫。6月1日臺北市衛生局公佈第一起D BP案例,為臺灣中油所販賣的“柔妍膠囊”,目前該産品9成已下架。臺灣知名毒物科醫師林傑梁表示,D BP有損害睪丸、精子的生殖毒性,比D EH P更毒,可能造成男女童性早熟、生殖器畸形等可怕症狀。

  據報道,“柔妍膠囊”是代工廠商主動送檢,原本只求讓消費者安心的檢驗,卻被驗出含D EH P(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塑化劑2.3ppm (百萬分比濃度)、D BP塑化劑19ppm,一下牽扯出三家廠商,從負責原料進口與配方的公司、受委託代工製造方以及代銷廠商全都被牽連。

  據臺媒了解,D BP在1999年被列為管控製劑,大部分D BP進入人體會在24小時內排出,48小時內幾乎全部排完。看似安全的添加劑,事實上卻有不低的毒性,林傑梁醫師提醒,D BP雖不具致癌性,但與D EH P相比,同樣具損害睪丸、精子的生殖毒性,而且毒性更強,可能造成女童性早熟、嬰孩生殖器畸形、男童有女性化傾向等問題,也曾在臨床上發現造成肛門與生殖器官距離縮短等症狀,絕對不可小覷。

  另據了解,風波主角———塑化劑D EH P普遍應用在各種生活用品,從各種塑膠製品、化粧品、清潔劑、衣服、玩具、地板等,無所不在,令民眾恐慌情緒加劇。目前,臺灣超過7000項食品因安全證明文件不完備而暫時下架,待驗食品大排長龍。

  數據顯示,截至1日中午,各縣市出動904人次,稽查2700多家零售店,其中183家零售店業者被要求限期改善,安全證明文件不全而下架的産品共7576項。由於待驗食品大增,檢驗室人滿為患。

  塑化劑有多毒?路透社援引臺灣大學食品研究所教授孫璐西觀點稱,D EH P比三聚氰胺更毒20倍。一個人喝一杯500毫升加了D EH P飲料就已經超過單日食量上限。塑化劑一開始只在飲料界造成不安,隨著案情發展,現在可以説整個食品界甚至藥品、化粧品界都受到波及。

  當地媒體評論中指出,“吃的、喝的、用的、抹的,什麼東西都有可能含有塑化劑這種有毒的成分”。還有衛生專家甚至直言不知道塑化劑還被用在哪,言下之意,塑化劑“地雷”真不知還會在哪爆炸。“五大類食品以外,真的安全嗎?我們到底還能吃什麼啊?”一名婦女對當地電視臺記者稱。

  風暴衝擊可能持續整個夏季

  遭受全球“封殺”的臺灣産品,預計將有高達三成的産業衰退損失。臺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理事長潘進丁6月1日説,塑化劑風暴對飲料業衝擊將可能持續整個夏季;市場預估,今年飲料市場將損失150億元新台幣,換算全年衰退幅度高達30%,將創下臺灣有史以來衰退幅度之最。

  臺灣塑化劑污染的有毒陰霾席捲全球。臺灣相關衛生機構證實,問題食品已被出口至全球國家,已通知了15個國家與地區回收産品,各地“聞臺色變”,紛紛嚴防臺灣進口産品,並採取大規模下架及回收行動。

  我國大陸接連出臺相關防治政策。在國家質檢總局于5月31日發佈了暫停進口的臺灣食品及食品添加劑生産企業的名單後,衛生部也在6月1日將“塑化劑”即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列入違法食品添加劑黑名單。

  目前已確定臺灣統一集團一款含有致癌塑化劑的蘆筍汁在大陸銷售。統一企業5月31日晚發表聲明指出,統一在大陸地區生産及銷售的産品未使用起雲劑。至於臺灣生産的問題蘆筍汁及寶健運動飲料是經小三通貿易商少量進口內地,目前已展開清查回收。

  另據查實,上海口岸2010年共進口3批臺灣産“悅式運動飲料”,但均不在臺灣方面通報問題産品範圍內。2011年3月進口792箱“悅式運動飲料”,可能含問題“起雲劑”。進口商已採取召回措施,並對庫存予以查控。除上海口岸外,其他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未受理過臺灣方面通報所列批次的飲料産品進口。

  臺灣衛生機構迄今已通知歐盟、英國、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南非、埃及、紐西蘭和中國大陸等多地回收問題産品。不過,鋻於爆出塑化劑事件至今已超過一週,被驗出有毒的食品愈來愈多,部分未被列入通知名單的國家,例如新加坡,亦迫不及待自行檢驗臺灣進口食品,結果發現一款楊桃汁含有塑化劑,立即停止其進口。

  臺灣方面要求生産五大高污染危險商品生産商,自行檢驗包括D EH P等在內的六類塑化劑,已發現逾700項飲品及食品含有有毒塑化劑;臺灣掃除塑化劑污染食品大執法第2天,超過1700項食品因安全證明文件不完備而暫時下架。

  韓國和菲律賓于6月1日都宣佈禁止銷售臺灣的食品及飲料,而華僑眾多的美加地區亦關注臺灣的食品安全問題,加拿大及美國食品檢驗局日前發出警告,提醒進口商及零售商,注意來自臺灣、遭塑化劑污染的飲品及食品,並將會加強對臺灣食品的進口抽查,有當地華人超市證實,已有多款臺灣飲料下架。

  遭受全球“封殺”的臺灣産品,預計將有高達三成的産業衰退損失。臺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理事長潘進丁6月1日説,塑化劑風暴對飲料業衝擊將可能持續整個夏季;市場預估,今年飲料市場將損失150億元新台幣,換算全年衰退幅度高達30%,將創下臺灣有史以來衰退幅度之最。

  食品業者透露,從塑化劑風暴迄今還不到兩個禮拜,整體飲料零售已經大跌逼近四成,其中又已遭到曝光的運動飲料、果汁、茶在內的三大品類最嚴重;鮮乳銷售持平,僅包裝水逆勢增長,消費信心大減,業者也憂心忡忡。

  根據統計,臺灣地區飲料市場近年來已經呈現飽和,過去三年每年複合年增率僅2%至3%,去年整體規模僅510億元新台幣,其中又以茶飲料超過240億元新台幣為規模最大,果汁規模約60億元新台幣、運動飲料約35億元新台幣。這次塑化劑風暴全被掃到,包括統一集團等業者銷售將烏雲罩頂。

  憂慮與不安更反應在股市上。有市場人士粗略估計,一週以來,短短幾個交易日,包括食品、生技等類股票,總計市值就蒸發掉了近百億台幣。老牌食品飲料大廠如統一、味全、黑松均一度中箭落馬。

  與此同時,塑化劑污染食品讓臺灣産品形象大傷,為遏止業者大賺黑心錢,臺灣衛生機構已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草案,除加重違規業者罰責,還強制一定規模以上食品製造業者,須設置食品專業技術人員把關。臺灣衛生機構提出“食品衛生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送交相關部門,擬加重對黑心食品業者的罰款與刑責,食品危害管控制度擴大到食品加工、添加物製造業者,並要求食品技師駐廠。據介紹,“草案”加重黑心食品懲處,未來食品若檢出塑化物等毒物,罰款將從現行最高新台幣3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至1000萬元,刑責由3年以下有期徒刑提高到5年以下;在行政管理方面,納入食品技師駐廠制度等。

[責任編輯:馮存健]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