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陳游標讀《金剛經》後談心得:佈施時不要故意宣傳

2016年03月11日 09:09:44  來源:中評社
字號:    

  陳游標讀《金剛經》之後公佈心得。陳游標指出,《金剛經》中多次提到佈施,並強調“無住相佈施”,在佈施的時候不要著相,更不要故意宣傳。他想這也許是星雲大師和劉德勳建議他看《金剛經》的重要原因。陳游標説,《金剛經》給他的啟發是很多的,需要他以後慢慢學習體會。比如,做慈善時要注意方式,要入鄉問俗、入門問禁,尊重被捐贈者的心理,減少不必要的誤會或麻煩。借用目前流行的一個網路用語:淡定。他希望在今後做慈善的時候多一些淡定,用淡定之心讓他的慈善之路走得更好。

  我們見此很感動,陳游標願意聽意見,願意學習,其態度誠懇,很感人。

  我們認為,陳游標讀《金剛經》一定要分清楚福德與功德,須知道,無論捐助再多,修的也是福德,而非功德。

  六祖慧能曾説: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唸唸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于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

  星雲大師是這樣翻譯的:“能認識自性就是功,能等視一切眾生就是德。唸唸之間沒有滯,常能見到真如本性的真實妙用,這就叫做功德。內心謙虛卑下就是功,外面依禮而行就是德;從真如自性中建立萬法就是功,心體遠離一切妄念就是德;唸唸不離自性就是功,應用萬端而不染著就是德。”

  凈慧和尚是這樣解説的:只有發掘了自己本自具足的如來智慧德相,那才是功德。平等地修福修慧,平等地看待佛與眾生,並且唸唸無滯。滯,就是停留在一個地方。常見自己的本自具足的佛性就是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如果説一切神通妙用不是本自具有的話,想要修是修不出來的。好像金子在礦裏,經過加工提煉,得到金子。如果礦石裏本來就沒有金子的話,你再怎麼提煉都是枉費功夫。只有有智慧的人,他才能夠做到內心謙下。為什麼呢?有智慧的人,能夠看到一切人都是平等的,因為佛性是平等的。謙下是和我慢相對的,能夠謙下,沒有我慢,就能夠平等看一切人。對一切人都會有禮貌。所謂外行于禮。

  我們認為,只要陳游標從內心視臺灣民眾為自己的手足,視臺灣需要救濟的民眾為親人,心甘情願地為臺灣同胞的福祉做出奉獻,那麼,就是福德與功德共修!讀與不讀《金剛經》,都一樣!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馮存健]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