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在臺灣當個里長也不易:洗澡時也要接選民電話

2016年03月11日 10:45:14  來源:
字號:    

  晚上12時,參選新北市里長的候選人莊銘淵正在洗澡,忽然手機響了。一位選民説,她先生生病在醫院裏,問他能不能過去幫忙?莊銘淵説:“稍等,我衝完澡就去。”放下電話他就後悔了。話怎麼能這樣講?我應該説“立即過去”。

  在臺灣,當個里長也不易

  莊銘淵剛走到巷口,就有3個阿媽遠遠地和他打招呼,祝賀他“凍蒜”(即當選)。

  一位阿媽説:“以後有事情要找你啊。”莊銘淵説:“好,打手機啊,家裏電話有時沒人接。”

  這是莊銘淵當選新北市永和後溪裏里長的第3天。11月27日,臺灣五都選舉落幕。對這場關係臺灣政局的重要選舉,幾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于5位市長的勝出、市議員的藍綠分佈,同時舉辦的里長選舉卻沒有被太多關注。實際上,和普通民眾關聯最緊密的就是里長,而且里長選舉並不輕鬆。

  里長的招牌T恤

  後溪裏不大,選民有1000多人。莊銘淵是在今年年初動意參選里長的。他在後溪裏住了10年,但是不認識幾個人。而他的競爭對手是一位當了16年、尋求連任的老里長。不過,這位在“立法院”當過10年助理的淡江大學碩士,在分析形勢後認為,自己有機會當選。

  今年8月,莊銘淵開始著手印製自己的文宣材料,也是從那時起,莊銘淵本人和照片,都穿著同一款藍白相間的寬條T恤。發文宣時穿、到選民家拜訪時穿、投票時穿、當選後仍然穿著這款T恤。當然他多次被問:“你只有這一件衣服啊?”他説,同樣款式他有3件,換著穿。這麼煞費苦心當然是為了讓大家儘快認識並記住他。

  “少年、好找、24小時服務”,這個被朋友嘲笑有點曖昧的競選口號,讓他琢磨了好久。競選口號要簡潔、明瞭,而且重點突出。

  9月13日登記參選後,莊銘淵開始實施自己的選舉策略。他先改進了文宣,在小卡片的背面印上了年曆,“有點實用性,人家就不會馬上丟掉。”連續10余天,從早到晚他在後溪裏各個巷口,舉著宣傳牌發文宣。然後,他開始挨家挨戶登門拜訪,介紹自己,了解選民情況和需求。他做詳細的家訪筆記,記下時間、家庭成員,甚至有沒有狗。

  幾天后,莊銘淵又開始第二輪家訪。這次,他已經可以直接叫出選民的名字了。他請朋友委婉留下選民的手機號碼,這樣,他有事就可以直接發短信。家訪最重要的是記下選民的問題,以便今後解決。有位選民吃中藥後感覺不好,問他哪可以檢驗藥品成分?莊銘淵立刻幫忙打電話諮詢,兩周後,藥品檢驗結果出來了,選民很滿意,莊銘淵更高興:“這張票應該很穩固了。”

  挺過最難熬的冷場

  11月7日,莊銘淵的競選總部成立。所謂競選總部,其實只是一家商店的騎樓下,擺一張桌子而已。為吸引人氣,莊銘淵同時策劃了一個小活動——“做環保、救地球”。只要拿5個塑膠瓶、3公斤廢紙,就可以換一個小盆栽。

  沒想到活動“很失敗”。莊銘淵説,幾乎沒什麼人來參加。最後,他準備的100份小盆栽,只好變成雙手奉送。

  幸而有朋友捧場,成立儀式沒太冷場。“現場來了八九十人,一半以上是我從外縣市趕來的朋友。我後來知道,這裡的選民都和老里長很熟,即使他們希望換人做做看,也不願站出來。”

  冷場仍然持續,隨後兩天,騎樓下都只有莊銘淵一個人坐在那兒泡茶。“實在受不了了,我就打電話給我爸媽,讓他們過來坐坐。一直過了五六天,才慢慢來了兩三個人。”

  不過,莊銘淵給自己打氣:“我憑直覺,自己應該不會太差。家訪時,他們都願意和我講話,也願意留手機號給我。”

  當選就是挑重擔

  11月27日傍晚,投票結果出爐,莊銘淵以超出對手160多票的高票當選。

  距離正式上任還有不到20天,這位新科里長喜氣洋洋地走到巷口,他的鄰居、一位老伯走過來教導他:現在你的擔子兩邊都已經裝得滿滿的了。

  老伯説得不錯,派發出那麼多文宣,莊銘淵的“24小時服務”以及諸多政見,後溪裏應該無人不知。

  “政見我當然會選一些我可以做到的。”莊銘淵説,“比如‘義工律師定期免費法律諮詢’,我有做律師的朋友,每月請他們過來一次就可以;‘信義路停車費降為20元’,這是對的,周邊都是20元,只有我們這裡是30元,沒理由嘛。”

  光是“24小時服務”就不輕鬆。對此,莊銘淵再次露出文宣上的招牌微笑,“還好,其實我喜歡服務。讓別人滿意,我自己也會有成就感。”(記者孫立極 王平)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馮存健]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