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綜述:生得少,老得快 越來越“老”的臺灣

2016年03月11日 11:26:59  來源:東南網-海峽導報
字號:    

  昨天(10日),臺灣《聯合報》刊文指出,臺灣是全球“老得最快”的地方。而日前,臺灣《今週刊》刊登的一篇專題報道震驚臺灣社會,主題就是“500萬老人潮席捲臺灣”。人口老齡化長期以來都是困擾臺灣社會的大問題,而隨著時間推移,老人潮的增加速度在不斷加快。目前臺灣有248萬老人,這個數字15年後就將翻番,屆時老人將佔到臺灣總人口數的五分之一強。

  老人潮襲臺對臺灣社會、經濟造成重壓。一方面使老人照護、養老壓力成為年輕一輩不得不背負的重擔,如何應對老人潮也對臺灣當局提出了嚴峻課題。記者採訪了與此相關的業者、學者,為讀者全方面剖析老人潮對臺灣社會帶來的各種影響。

  “全世界老得最快的地方”

  今年以來,臺 “內政部”發佈一系列 “人口海嘯”警報,指出目前臺灣65歲以上的老人多達248萬,佔總人口的10.7%。可怕的是,這個數字在15年後,就將倍增為475萬。50年後,臺灣將有超過一半的人超過60歲,臺灣面臨的將是“超老齡化社會”。

  臺灣“經建會”的報告指出,臺灣最大的問題在於“老得太快”。從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7%)進入超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占20%),日本花了60年,而臺灣只用了一半時間。

  形成這波兇猛老人潮的原因,一是臺灣近年少子化現象嚴重,生育率屢創新低;二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嬰兒潮”一代正步入暮年,使得臺灣老年人口數目迅速增加。在不久的將來,臺灣社會每個青壯年就得贍養一位老人,形成沉重的“人口負債”。

  養老壓力大 長壽恐成負擔

  人口老齡化加速,造成臺灣社會家庭形態與經濟支出的結構性改變,許多家庭無力照顧老人。據臺北市老人基金會的數據,臺灣每年被棄養的老人多達兩千,許多子女將老人送進老人院之後就“人間蒸發”了。另一方面,與上一代相比,目前臺灣的壯年人口面臨著少子化與老齡化的“左右夾攻”。如今的白領連孩子都不想生,那麼養老只能“自立自強”。

  臺灣理財專家林奇芬在自己的書中寫道,按照目前臺灣的物價水準,如果65歲退休,以還能再活20年計算,每個人至少需要準備1800萬新台幣的退休金,才能應付退休後的生活。用林奇芬的話説,如果不正視退休規劃,“長壽就會變成沉重的生活負擔”。

  “長期照護”考驗當局智慧

  據臺灣“主計處”今年的調查,臺灣45到64歲的近600萬中高齡人口中,約有33%的人養老金全無著落。這將對臺灣當局的養老保障制度産生沉重壓力。臺灣老人福利聯盟秘書長吳玉琴認為,當局的老人政策,只有在選舉時不斷加碼,到了執行層面往往進展緩慢。

  去年,臺當局宣佈將倣照日本設立 “長期照護保險”,將在今年年底審議。這項制度將派出照護服務人員給以老人居家照護服務,或是補貼部分費用,讓老人入住安養機構。另外,臺灣不少老年人生活無著落,根本無力繳納足額的健保費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臺 “衛生署”去年提出“住宅逆向抵押貸款”,打算讓擁有房屋卻缺乏現金的老人,可以將自有房屋抵押給金融機構,以領取養老所需的現金,發揮“以房養老”的效果。而這些計劃究竟操作起來成效如何,目前尚不得而知。

  老人潮帶來滾滾商機

  日益壯大的老人潮,除了給臺灣社會、“政府”帶來負擔之外,從經濟角度看,龐大的老年人口,也為臺灣相關行業帶來巨大商機。據臺灣瑞光健康科技公司董事長應 火軍介紹,僅僅是長期照護行業,就包含了慢性醫療、營養保健、心理健康、文化創意等多元産業內涵。而居家式、社區式與機構式三種長照模式,也呼喚專業性的服務提供商。

  臺灣第五大老人安養機構、高雄“友愛至尊”老人院的主管高學斌告訴記者,其實在老人潮加速襲臺的背景下,臺灣的相關服務機構也都面臨轉型。“我們目前為老年人提供免費服務,營運費用是通過其他的經營項目來籌集。”“我們這個行業都很期待‘政府’的長照計劃早點實施,這樣就是由公家來補貼我們。”在高學斌看來,“只要‘政府’能跟業者有良性的互動,我們還是很看好這個産業的前景。”(記者 燕子)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陳佳慧]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