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媒:臺灣人的消失速度比全球變暖更快

2016年03月11日 13:11:3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臺灣創下全球最低出生率,成為全世界少子化最嚴重的地方。當多數人還認為這只是一場無需著急的“慢性病:時,人口風暴卻早已襲擊臺灣各個相關産業並影響消費力。少子化的臺灣正面臨一場“世紀大海嘯”。

  報道説,有一起真實的案例,場景是臺灣北部的一家婦産科診所。在熱鬧的大街上,這家五層樓高的醫院卻有著説不出的寂寞。老舊的招牌忽明忽暗、字跡斑駁,讓人難以辨認診所的名稱。事實上,這家婦産科早已名存實亡,室內的手術燈不亮,手術袍被丟在一邊。更難以想像的是,開診所的高姓醫師早已改行當“驗屍員”了。

  報道説,今年六十歲的高醫生在20年前是臺灣北部頗負盛名的婦産科名醫,當時診所一個月幫7、80名産婦接生。但隨著臺灣人越生越少,診所生意一落千丈。1995年,高醫生偶然發現領有醫生執照從業人員其實有資格擔任驗屍員,替意外或病死家中的死者開死亡證明,以便於家屬辦理後事。因緣際會下,他開始利用閒暇兼職當驗屍員,沒想到隨著婦産科門診人數驟降,高醫生越來越有時間從事副業。幾年下來,副業變主業,他從一位迎接新生兒的婦産科醫生變成看驗屍體的驗屍員。

  從“迎接新生”到“目送往生”,高醫生現在無論多晚多遠,只要case一到,就得隨叫隨到,忍著屍臭味工作。目前他的診所一天來不到3個病人,但卻曾有一個月開立三百多張死亡證明的紀錄,若以每張收費2500元計算,月收入竟可高達7、80萬元。雖然許多親友都對堂堂一位醫師淪為驗屍員無法接受,但高醫生卻説:“時勢所逼,有什麼辦法?更何況當婦産科醫生開一個診所得請9位護士,一個月固定開銷3、40萬元新台幣,驗屍官的收入比接生好多了!”

  報道指出,真正令人憂心的是,臺灣少子化引來的“人口風暴”使得高醫生的故事並非特例,在臺灣不同領域上演著類似的劇情。

  另一個事實案例是這樣的,今年36歲曾經是大學講師的洪老師,近半年是畢業生最難熬的“寒冬”。已經好幾個月了,他仍然無法接受自己已經“失業了!”因此,他選擇封閉自己,也謝絕親友的詢問與關心,空洞的眼神掩飾不了無奈的心情:“萬萬沒想到,我居然也會有這麼一天!”

  回想過去在大學任教期間,因為“少子化”,學校面臨著招生不足的問題,而教職員每天處於失業的恐懼中,甚至為了巴結學生親自在開學之際到車站幫新生扛行李。老師為了保住飯碗幫學生扛行李,這在一般人眼中真是匪夷所思。因此他不知道失業對自己而言到底是一種解脫還是懲罰。幾年下來,培育英才的熱忱全被磨光了,洪老師想起2005年時,他還冷眼旁觀數百位流浪教師上街抗議,認為“少子化”只對基層的小學老師有影響,萬萬沒想到,這股浪潮也讓自己也變成“流浪教授”。

  《今週刊》雜誌自03年起就陸續關注臺灣少子化、人口老齡化等危機議題。事隔幾年,這場世紀災比想像中的還可怕。08年臺灣“經建會”委託學者擬定了《人口政策白皮書》,當時預估09年臺灣的出生人口是20.2萬人,總生育率是1.11。孰料臺灣人口下滑的幅度卻超乎預期,去年出生人口不但跌破20萬人大關,總生育率為1,遠低於全球平均值2.6,且成為世界之末。

  亞洲大學社會工作系主任李美玲則以生理、職場、經濟三大因素分析了臺灣低生育率的原因。

  李美玲分析説,在生理因素方面,不婚、晚婚、晚産、少胎並列為臺灣少子化的四大主因。目前的職場環境對於育兒婦女十分不友善。特別是工作權往往在生養孩子後“人事全非”而且情況日益嚴重。在1979年,臺灣婦女因生育而離職,只需40個月就能重返職場。但去年,這個時間卻已經拉長到了75個月,婦女因生産而離職需要超過6年才能再投入職場。

   報道説,真正令人擔心的是一般人對“人口風暴”認知不足,甚至根本不認為這是一個危機。研究人口問題多年的臺灣人口學會秘書長暨臺灣政大社會系主任林佳瑩就作了一個巧喻:“人口風暴就像一場來得又急又猛的海嘯,人們一開始舒適躺在岸邊,聽到嗡嗡聲響時,以為災禍還離自己很遠,但往往還來不及起身就已大難臨頭!”或許你會自我安慰,“少子化問題早已是老生常談,但日子還不是照樣過!”但林佳瑩説,“很抱歉!這場風暴沒有倖存者!”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陳佳慧]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