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民眾捐發票成為一種習慣 最高獎達200萬

2016年03月11日 13:29:53  來源:海峽導報
字號:    
  小小的一張發票,是納稅的象徵,為了鼓勵民眾消費時踴躍拿發票,兩岸財稅部門都會做發票刮獎活動,而在臺灣,發票是可以拿出來捐贈給慈善團體的,並成為一種習慣。3月25日,臺財稅部門公佈了今年1月、2月發票中獎的號碼,最高獎高達200萬元新台幣(約44萬元人民幣)。

  臺灣發票眼花繚亂

  臺灣的發票,對大陸人來講,有些眼花繚亂。到家樂福、大潤發、7-11這些超市,給的是收銀機直接打出來的發票,寬才4.4釐米,約19釐米長,上面記有發票的開立期限,有發票流水號,有商店的統一編號、地址及電話,還會有一小塊廣告。背面則詳細記載兌獎辦法、開獎日期、獎項金額、兌獎注意事項、領獎收據等,即使是一塊錢的商品,這些商家照樣會給你發票。

  這樣的發票你還不會感覺奇怪,最怪的是計程車的發票,臺灣的計程車沒有安裝車費列印機,給的是收據,上面寫著車行、車號、號碼,背面則是車行的廣告,沒有任何印章,但臺灣的財務也是照報銷不誤。而酒店的發票也是很絕,雖然有三聯或兩聯的,但不像大陸那樣有做防偽或是用特殊的紙來製作,而是用統一的格式,直接用A4紙在列印機打出來給客人。記者剛拿到時,還面面相覷,感覺不可思議,怎麼會這麼隨便呢?經過多次打聽和實踐後,發現臺灣的發票真的就是這樣。

  2000年後,電子商務逐漸盛行,部分電子商務網站除了買家有標明要求給統一編號的發票外,不再寄發紙質的發票給個人買家,而改以寄發記載有統一發票號碼與交易資料明細的電子郵件替代。直到開獎時,開立發票的網站所屬的電子商務公司會將開獎號碼輸入數據庫比對,並列印有中獎的統一發票寄給買家,供買家兌獎。這樣可大幅節省商家列印與郵寄發票的成本。據統計,光是臺灣前三大電子商務公司就可因此節省近千萬張發票的印製費用。

  獎金最高200萬元

  和福州、廈門不同的是,臺灣的統一發票不是現場刮獎,而是安排在每單數(1,3,5,7,9,11)月份的25日,使用搖獎機開出得獎的流水編號,並於各大電子、平面、網路傳媒公佈。3月25日開今年1月和2月的發票,以此類推。

  臺灣發票獎項依中號碼位數的幾率大小,共分七個等級,獎金設置從200元到200萬元不等,特獎是200萬元,有3個;頭獎也是3個,每個20萬元。二等獎是只要與頭獎號碼末7位數字相同者,就可以獎4萬元;三等獎則是與頭獎號碼末6位數字相同者,獎1萬元;四等獎是與頭獎號碼末5位數字相同者,獎4000元;五等獎是與頭獎號碼末4位數字相同者,獎1000元;最小獎是與頭獎號碼末3位數字相同者,獎200元。在這6級獎項中,每張中獎發票只能按最高獎別限領一個獎金,不能重復拿。

  由於中獎率一般為千分之三左右,獎金又高,所以每到單月的25日,臺灣有的家庭會全家出動,找發票,大家湊在一起對號碼。

  捐發票成為一種習慣

  在臺灣的候機廳、便利店、咖啡吧等公眾場所,經常會看到透明的壓克力箱子,上面一般都會寫著“救救老殘窮、順手捐發票”,有的酒店大堂還會擺上四五個不同慈善基金會的箱子。這些基金會把收集來的發票拿去兌獎。所以,捐發票,也就是獻了一份愛心。

  臺灣絕大部分商家都非常樂意無償地讓慈善單位擺設發票捐獻箱,像7-11超市的箱子常常不到2個月就塞滿了。甚至在街邊的一些轉角處,也會設有這些箱子,所以在臺北一些街頭,經常會看到有人在一個透明箱子前停下來,東摸西找,然後把發票扔進去。按臺灣媒體的説法,捐發票已經成了臺灣人最引以為傲的社會公益行為之一。

  臺灣有一個做兩岸交流的網站,叫“到臺灣找我玩,同志!”該網站現在力推“到臺灣玩,不帶走一張發票”活動,倡導大陸游客到臺灣時,不要把發票帶回家。因為臺灣的發票是兩個月開獎一次,所以大部分遊客的發票是沒用的,不如直接捐出來。該網站的站長説,熱情邀請大陸朋友到臺灣玩,隨手捐出發票,不僅能體驗臺灣的公益化,還能為臺灣同胞獻出愛心,一舉多得。(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陳柱勝)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高大林]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