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3年剪掉1400萬張信用卡 卡片疊高超過珠峰

2016年03月12日 19:42: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8月30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信用卡已從身份地位的象徵,變成皮夾裏的累贅。卡債風暴之後三年來,臺灣人總共剪掉近一千四百萬張信用卡,這些卡片全數疊起來,有二十個臺北101金融大樓高,甚至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8米)還要高。  

  過去銀行為搶市佔率,大開發卡方便之門,例如白金卡不收年費,門坎大降,讓臺灣信用卡市場造就多項奇跡,白金卡量曾高居亞洲第一。曾有銀行要辦白金卡友饗宴,結果持卡人“車流”竟然在飯店門口排了三圈。

  卡債風暴後 突然變理性

  但激情過後,持卡人和銀行都卯起來剪卡,臺灣人的“剪卡量”也快成世界之最。

  根據臺當局“金管會”統計,二OO五年十月卡債風暴開始時,臺灣信用卡流通卡量攀升到四千五百多萬張的最高峰,之後信用卡量即無量下滑,連續“負成長”四十四個月,到今年六月底為止,信用卡流通卡量減為三千一百八十多萬張,三年來,臺灣人總共剪掉一千三百多萬張信用卡,發卡量再也沒有明顯成長。

  每個臺灣人 至少剪一張

  臺新銀行資深副總經理邱豐凱分析,臺灣合條件持信用卡人口(二十歲以上)約九百萬人,卡量高達四千五百萬張時,表示一名持卡人平均持五張卡,現在降為三點四張,即過去三年,每一個臺灣人至少都剪了一到兩張信用卡。

  且這波剪卡潮還沒結束。臺灣“中國信託信用卡”事業處處長陳俊仁説,在成熟信用卡市場中,一般人平均持二點九張信用卡就夠,估計臺灣信用卡流通卡量要降到兩千六百萬張才算健康,臺灣人還要再剪個五百萬張,剪卡潮才會停止。

  福利大縮水 消費力減弱

  剪卡的主要原因,也在於卡債風暴後,銀行大砍信用卡各式福利,一張卡刷不到既定門坎,可能要繳年費,還不能累積紅利點數,一點都不划算。且長期經濟不景氣,消費意願降低,持卡人也不在意少幾張卡。

  連銀行都不挽留持卡人,中國信託和國泰世華為方便卡友剪卡,直接在客服專線上中加設“語音剪卡”選項,想剪卡按個電話鍵即可。臺新銀行也有“清呆卡”項目,用半年時間清掉六十萬張呆卡。匯豐銀行也是單月剪卡冠軍,確認呆卡卡友不想再刷後,一個月就剪掉三十五萬張信用卡。

  銀行指出,過去呆卡率曾高達五成,發十張卡有一半是沒在使用的呆卡,銀行沒進帳,還要負擔維繫成本。到今年六月底,業界“活卡率”已有五成八,即每十張卡中有近六張累積消費,銀行才有手續費進帳。

[責任編輯:高斯斯]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