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彰化生物老師不識貨 挖到活化石生物下鍋烹煮

2016年03月12日 23:05:38  來源:
字號:    

資料圖:活化石海豆芽。(臺灣《聯合報》圖片)

  台灣網3月21日消息 “怎麼辦?我們把活化石下鍋了!”臺灣彰化縣自然與生物科技領域輔導團教師挖到一枚貝殼,以為是常見孔雀貝,為便於保存下鍋烹煮,但後來遍查資料並求助日本專家,確認是有活化石之稱的珍稀“海豆芽”,讓這群教師懊惱不已。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這枚海豆芽現在被泡在酒精裏,輔導團老師昨天談起,仍覺得“很不好意思”,滿臉遺憾。“早知道他它是珍稀貝,拍完照就會讓它回歸大海”。

  這群輔導團教師,為配合臺教育主管部門推動海洋教育政策,每到假日就上山下海採集標本,作為教學教材。最近到福寶濕地採集貝類,發現一枚很像孔雀貝又像牡蠣的奇怪貝殼。

  “我們查遍手邊數據,查不出是什麼貝。”這枚貝殼有圓圓肉體和一條長肉柄,“真的就像一顆豆芽菜”。後來上網發現有一名日本貝殼專家,通過郵件向他求助,沒想到對方是旅日臺灣人,一口答應幫忙。仔細看了照片,確認是稀有的活化石“海豆芽”。

  “太好了,我們採集到活化石。”向專家求助的老師,迫不及待宣佈喜訊,詢問負責保管貝殼的老師,“活化石活的好不好?”這名老師滿臉懊惱地説:“已經下鍋了。”

  輔導團老師説,他們帶回標本時已講好處理程式,不怪這名老師“不識貨、手腳快”。老師説,貝殼標本通常只保留外殼;他們拍攝貝殼外觀和殼內肉體後,煮熟留下外殼教學用,原本以為這枚貝殼不會太特殊,沒想到殺了活化石。

  輔導團的教師表示,20世紀初期,動物學家把海豆芽當成軟體動物門的雙殼貝,後來發現它們內部構造和發育過程,跟雙殼貝完全不同,才把海豆芽獨立成為新的一種動物門,叫做腕足動物門。

  海豆芽存在至少四億年,外型跟數億年前沒兩樣,世界現存約三百種海豆芽,常被誤認為小孔雀貝或類似奇怪的牡蠣。 (雲鵬)

  新聞辭典:海豆芽 
 
  海豆芽學名“舌形貝”,主要棲息溫帶和熱帶海域。生物學家推斷,它在地球已存在4.5億年,是已知最古老的腕足動物。

  一般雙殼貝的殼是左右對開,用進水管濾食水中微生物,用出水管排廢水與廢物。海豆芽的殼是上下對開,沒有出水管和進水管,靠著殼內兩片捲曲的濾食器,通稱“觸手冠”,擺動上面密布纖毛引入水流和微生物。

  海豆芽內殼下方有條可伸縮的肉莖,漲潮時,微微開殼,引入水流吸食浮游生物,遇險時,肉莖發生作用,立刻鑽進泥底,最深可達40公分。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責任編輯:田雲鵬]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