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孔子第77代嫡孫孔德成辭世 曲阜孔家盼赴臺吊祭

2016年03月12日 23:46: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10月29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至聖先師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臺灣前“考試院院長”孔德成昨天(二十八日)辭世,享壽八十九歲。

  臺灣慈濟醫院醫師表示,孔德成是在十月二十日上午因肺炎併發敗血症送臺北慈濟醫院救治。院方將孔德成的血液做細菌培養,發現他血液和痰裏都有金黃色葡萄球菌,也都呈陽性反應,診斷是他肺炎發作又合併感染敗血症。雖然暫藉藥物及呼吸器穩住生命,但因腦部缺氧嚴重,昨天上午病情惡化,心肺功能衰竭。

  孔德成次子孔維寧表示,家屬生前就已規劃一旦孔德成辭世,將以土葬方式,葬在三峽的墓園,至於何時出殯,有待家族會議決定。靈堂暫設在慈濟醫院臺北分院地下二樓助念堂。

  未百日 就接衍聖公爵位

  孔德成集學者、書法家、美食家等多種身份于一身,一生豐沛。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在孔德成的身上可清晰尋得孔子的身影。

  作為孔子第七十七代嫡裔,孔德成擔任奉祀官看似順理成章,但當年卻曾經引發不小的危機。孔德成出生前的三個月,世襲的“衍聖公”孔令貽病故,孔令貽的正室未留子嗣,妾室則生了兩個女兒,因此這個第三個孩子到底是男是女,就成了當時關注的大事。

  當孔德成出生消息傳出後,“衍聖公”確定後繼有人,當時山東曲阜全城都還鳴放鞭炮慶祝,北洋政府也鳴放禮炮十三響。還未滿百日的孔德成,接下“衍聖公”的世襲爵位。1935年,時年僅十五歲的孔德成,有感世襲爵位不宜,主動請求政府撤銷“衍聖公”。

  十五歲成最年輕特任官

  但基於孔家道統不可廢,孔德成也從“衍聖公”變成“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奉祀官”,成為最年輕的特任官,這個紀錄迄今尚無人打破。

  1937年底,曲阜淪陷,蔣介石為免孔德成淪為日軍階下囚,派人將孔德成護送到武漢,後來再遷居重慶,後又來臺。

  教三禮 精通美食與書法

  雖然擔任“奉祀官”,但孔德成一向以學者自居,與學界的關係較諸政界深厚得多。在1984年接任臺當局“考試院長”前,與政治比較沾得上邊的職務,也只有“國民大會代表”、“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等職務。

  孔德成赴臺後,就在臺大教授“三禮研究”、“金文”、“青銅彝器”,桃李滿天下。不僅僅是有聖人遺風的孔子嫡孫和翩翩君子風度的學者,孔德成還是個自成一格的書法家、美食家。

  不過惜字如金的孔德成不輕易揮毫,他的學生只能找老師一起吃飯,酒酣耳熱之際,再請老師揮毫。孔德成發現後也不以為忤,嘴巴上説自己上當,但還是會爽快的提筆揮毫。

  孔德成本身也是非常講究的美食家,儘管求字不易,孔德成倒是非常喜愛到臺北的各北方餐館吃飯,而且不吝于給餐館一些對於孔府家菜的指導。

  臺大教書半世紀 孔德成桃李滿天下

  孔德成桃李滿天下,在臺大教了半世紀,不少中文系教授都是他的門生,昨天聽聞老師逝世,有人哽咽紅了眼眶,推崇他不愧是孔家後代,好學有禮,上課只談學問,不談政治,“望之儼然、即之也溫”,上課嚴格,下課對學生很好,就像家人,會請窮學生吃麵,且有好酒量。

  孔德成的專長是“三禮研究”、“金文研究”及“殷周青銅彝器研究”,他從1955年起,在臺大中文系和人類學系擔任兼任教授,並曾與臺靜農、王靜芝、王北嶽、吳平等著名書法家成立“六修書畫會”,他的金文、楷書最為書法界稱道。

  世新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黃啟方説,孔德成學問淵博,雖然學中國古禮,對西洋也很懂,觀念很新,當時他已是研究所學生,但修孔德成的課會“怕”,因為孔德成上課很嚴格,常要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能人云亦云,真的是“學不厭也教不倦”。

  孔府宴精緻 豆芽縫能鑲肉絲

  孔德成辭世,他“衍聖公”的獨特身份,讓他自小就有機會見識到孔家宴席的繁複精美,這也反映在他的飲食觀上。

  孔府宴精神可回溯至孔子,他可説是史上第一位美食家,對吃見解獨到,與現今流行的飲食觀不謀而合,名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米麥碾舂得愈精白愈好,魚肉切得愈細愈好,就是講究用餐的精緻。

  歸納孔府宴有幾項特點:高低有、菜名美、規矩多。“高低有”是指孔府宴菜色上至魚翅、下至豆芽都能上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鑲豆莛”,明明是普通的豆芽菜,卻能掐頭去尾,從中空的豆芽菜裏嵌入比牙籤還細的火腿絲與雞肉絲,好紅白兩色分明,如此細工,即使是現代科技都不見得辦得到。

  “菜名美”,應該與孔家學問多有關,明明是涼拌小黃瓜,經過刀刀不斷、層層疊疊,成了件鏤空的蓑衣,取名“蓑衣黃瓜”;另外一道怎麼看就是西瓜煮雞,卻名為“一卵孵雙鳳”。“規矩多”,包括身份有別,座位有別、出菜順序有別。

  曲阜孔家盼吊祭孔德成

  “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會長、孔子第七十七代孫孔德墉昨天表示,他們獲悉孔德成過世消息,非常惋惜與難過,山東濟寧市與曲阜孔氏家族希望能派員到臺灣,吊祭孔德成。

  孔德墉説,曲阜多年來一直邀請孔德成能回老家看看,他與孔德成也一直保持聯絡,但近三年來,孔德成身體狀況一直不好,終未能回到曲阜,他們感到遺憾。

  “孔子世家譜”已排至一百零五代,各代都遵循著既定的輩分,從輩分就可知道自己的一支繁衍到哪一代。因繁衍時間之長、族係複雜,2005年還被列為金氏世界紀錄的“世界最長家譜”。

  誰接奉祀官?次子或長孫

  臺北市孔廟每年九月二十八日舉辦祭孔大典,典禮分別在大成殿與崇聖祠進行。大成殿為孔廟主殿,也是釋奠典禮舉行場地。

  崇聖祠奉祀孔子五代祖先,為孔子後代家祭處,祭祀過程不對外開放。孔德成從1950年起擔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也是崇聖祠祭典的“主祭官”。

  孔德成病故後,誰繼承奉祀官之職成為問號。臺官員表示,孔德成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嫡長子孔維益已經過世,但孔維益遺有一子,也就是孔德成的長孫孔垂長,依嫡長子繼承的傳統,孔垂長有候選人資格。

  官員説,孔德成的次子孔維寧在長子孔維益過世後,應該也具有繼承奉祀官的資格,但他並非嫡長子。

[責任編輯:高斯斯]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