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南辦古老風味廟會 千余信徒重現寄普風貌(圖)

2016年03月13日 00:52:07  來源:
字號:    

  臺南市安南區鹿耳門天后宮日前舉辦一場頗具傳統古老風味的“三郊鹿耳門寄普”廟會活動,沿著先民的腳步,一路走到18公里外的臺郡水仙宮參與普渡,重現當年寄普風貌。(來源:北美《世界日報》)

  中新網8月11日電 臺南市安南區鹿耳門天后宮日前舉辦一場頗具傳統古老風味的“三郊鹿耳門寄普”廟會活動,信徒們穿著傳統漁民服飾,挑著裝有傳統普渡祭品的擔子,在“鐵牛車”陪伴下,沿著先民的腳步,一路走到18公里外的臺郡水仙宮參與普渡,重現當年寄普風貌。

  據北美《世界日報》報道,鹿耳門天后宮在清同治10年被洪水沖毀,當年的三益堂水仙宮派員搶救及善後,並奉祀天后宮神像于水仙宮後殿,直到天后宮重建的75年期間,天后宮信徒在中元節會帶普渡祭品到水仙宮參與普渡。

  這場“三郊鹿耳門寄普”具有感恩與懷念意義,日前由臺南市長在鹿耳門天后宮主持“鹿耳門寄普行香禮”,並將“香擔”交給天后宮主委,再轉給年輕挑夫,以象徵“香火傳承”後展開寄普行動。

  1000多名鹿耳門天后宮信徒組成的寄普隊伍,由“路關”前導,後面跟著寄普路牌、旗幟、香擔、指路燈、大旗、八音團、鐵牛車隊等,一路浩浩蕩蕩以徒步方式,循早期路徑,沿竹筏港溪旁,經安中路轉海佃路,往水仙宮方向前進,有“縱走臺江、走入府城”之意,沿途吸引不少民眾目光,傍晚5時許才到達水仙宮。

  寄普隊伍中最引人矚目的是由穿著傳統漁村服飾的挑夫行列,男挑夫穿棕色捕魚圍裙,女挑夫則頭戴竹笠,覆以方巾,手套護袖,腰圍黑巾裙,分別挑著裝有米粉、冬粉、意面等普渡祭品的竹制擔子,以徒步方式展現虔誠。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