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大學入學“多元化” 14萬考生今過“第一關”

2016年03月13日 21:15:14  來源:
字號:    

   新華社臺北2月1日電(記者王麗麗、顧錢江)臺灣2002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今天在島內28個考區同時舉行,共有14.66萬名考生參加為期兩天的考試。從今年起,臺灣實行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學科能力測驗因此成為考生必過的“第一關”。 

    上午9點20分考試正式開始,面對14頁的國文考卷,考生們埋頭苦答,考場外則是在雨中等候的家長們。“這是大學入學的‘門檻考試’,當然很重要,”專程從臺南趕來陪兒子考試的王女士解釋説,“要是學科測試成績不理想,今後連好大學都不能報考了。” 

    臺灣教育部門從2002年開始實行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持續48年之久的7月聯考走進歷史,“多重考試、多元入學”取而代之。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大學為保證招生品質都會要求學科能力測試須達到一定標準,才能參加學校命題的考試。比如,臺灣大學的很多科系就規定學科測試主科成績必須達到頂標,即名列前四分之一的考生的平均成績。 

    記者中午趕到臺北科技大學考場的時候,見考生們正三三兩兩談論上午的國文考試。考生小毅説,“題目蠻生活化的,竟然讓我們改寫一封情書,還有根據一個老人的周記以第一人稱寫出他的感受,出乎我們的預料。” 

    據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韓小姐介紹,因應今年的入學新方案,今年的能力測驗科目有很多改動,舊的考試是以教材為主,內容很固定,新考試是以學科的概念,用測評方式來檢驗學生的能力,考試內容也從單純的文字轉向圖表、圖形、文字並重。教師提醒學生説,與其死記硬背,不如抓住重點,只有平日多積累,沒有突擊的捷徑。 

    臺灣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從1994年開始舉行,設在每年的2月份,旨在檢驗學生在高中各必修學科的能力。高三學生和修畢高二的社會人士都可參加測驗,科目包括:國文、數學、社會、英文、自然。以前,這一考試只作為大學甄選學生和申請入學的例行手續,如今在入學多元化後,已成為各大學招生的重要參考。 

    不過,實行多元化入學方案後,各大學衍生出許多新的考試,如專長考試、特別科目考試等等,考生的壓力陡然增加。“從高三下半年開始就要應付各種考試,等於六分之一的課程都被荒廢掉。每份報名錶都要買,每個大學的消息都要關注,而各學校的報名費也是節節攀升,”一位等候在考場外的家長抱怨説。看來,多元入學的改革初衷是好的,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有待改進。 

    下午2點40分,數學考試結束,走出考場的學生們臉上略顯疲憊。短暫的休息後,考生們再次涌進考場,等待他們的又是長達16頁的社會考卷。而在今後數月裏,類似的考試莘莘學子們還將經歷若干次。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