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臺北10月19日電(記者廖翊向劍幗)“臺灣房地產的衰退已持續了近10年,最近1年多來衰退日益加劇。”臺灣“力霸房屋”仁愛加盟店經理蘇哲漢對記者說。
蘇經理從事房地產經營已有17年,他的加盟店位于臺北市仁愛路與光復南路路口的黃金地段。在臺灣,“力霸房屋”是最大的加盟體係。但是,無論是守著黃金地段,還是手執知名招牌,仍然無法擺脫生意日益下滑、苦苦支撐的處境。
“與鼎盛時相比,我們的業務量萎縮了一半。有些公司更慘,下降了三分之二,甚至更多。所以,這1年多來,倒閉的房地產公司不少。”蘇經理感嘆道。
他認為臺灣房地產遭遇漫長嚴冬的兩個主要原因是,1994年前後當局實行控制建房“容積率”,即限定單位面積內的建房面積,但管理措施未能跟上,許多開發商在最後限期內掀起了搶建熱潮,造成了開發的相對過剩。而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一年多來臺灣經濟的不斷重挫,景氣的嚴重下滑”。
盡管一向價格穩定的臺北中心地段房產近來明顯調降,但這並未使冷淡的房產交易市場有所改變。蘇經理說,景氣越低迷,人們的信心就越薄弱,消費觀念就越趨保守。
他還告訴記者,盡管當局在這一年來一再採取調降房貸利率等辦法刺激房地產買賣,但收效並不明顯。
他介紹說,目前臺北地區的房價平均為每坪(相當于3.3平方米)20多萬元新臺幣,買一間20坪的普通住房(相當于60多平方米),大概需要500多萬元新臺幣。除去250萬元最高數額的低息貸款,剩下部分須靠自己解決。而償還房貸還需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談到臺灣房地產市場的前景,蘇經理表示悲觀。他告訴記者,他們在上海的“太平洋房屋”加盟店已籌備完成,年底將有部分員工開赴那里。他說,上海城市建設進步很快,市民消費能力不斷提高,房屋買賣的空間很大,我們對在上海的業務很有信心。
[責任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