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英文“搶灘登陸”搶佔兩岸交流先機

2014年01月23日 10:0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來,民進黨兩岸政策舉動倍受外界關注。其中的蔡英文團隊將要登陸更格外的引人注目,也拉開了今年民進黨兩岸政策的真實動作。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評論稱蔡英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精心策劃“搶灘登陸”,在民進黨內已然搶佔了兩岸交流的先機。

  評論摘編如下:

  黨主席蘇貞昌連續拋出“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海鷗理論”及“中國加一”,而蔡英文則不聲不響地策劃了小英教育基金會大陣仗訪問大陸進行兩岸交流,蘇蔡二人在兩岸政策方面的角逐已浮上臺面。

  1月15日至19日,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邀請,蔡英文所屬小英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前“財政部長”林全低調組團訪問大陸參與學術研討會。訪問團成員除了林全外,還有前官員江春男、前“臺灣地區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前“臺灣地區行政院主計長”許璋瑤、“臺灣地區中研院”院士胡勝正、前“臺灣地區金管會”主委施俊吉、前“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及“臺灣地區立委”蕭美琴、蔡其昌等。此次小英基金會登陸行程保密到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也未對外公開相關參訪行程,一切都是在低調中完成。

  對於此次交流活動,林全表示,推動“臺灣經濟發展新模式”是小英基金會的重要工作,此次訪問大陸,正是深入了解大陸經濟發展實況及未來策略,厘清臺灣未來經濟發展的策略與思維,了解大陸在三中全會後的動向,規劃臺灣突破經濟轉型的挑戰。

  作為小英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蔡英文則在20日上午親自召開記者會説明。前“臺灣地區金管會主委”施俊吉在記者會上表示,這次參訪過程,對於對岸的經濟發展策略、金融策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這一次的交流收穫非常豐富,這會是一個兩岸將來在經濟政策交流上,一個很好的新形態的試驗,並希望這樣的交流可以進行下去。

  這次林全率訪問團登陸定位為“財經團”,但小英基金會此行不僅具有兩岸學術交流的意義,同時更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對於民進黨的既有兩岸政策是一個不小的衝擊。

  從時間點上來看,此次小英基金會訪陸恰在民進黨“大陸事務委員會”舉行會議總結“對中政策”之後,而訪陸的前期規劃其實早就與民進黨“對陸政策討論”同步進行;從訪問團組成人員來看,雖然訪問團定位為“財經團”,但其成員既包括財經人士,但同時也包括了好幾位民進黨籍“臺灣地區立委”及其他領域的政治人物,人員組成層面廣、份量重,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蔡英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精心策劃“搶灘登陸”,在民進黨內已然搶佔了兩岸交流的先機。就在去年蘇貞昌主導9場華山會議之時,蔡英文顯示出不置可否的中立態度。她既不熱衷於黨內兩岸政策討論的唇槍舌劍,也不得罪任何派系,更不得罪蘇貞昌,而暗地裏,蔡英文卻鴨子划水,動作不斷。

  去年7月,繼謝長廷跑去香港主辦兩岸紅綠研討會、蘇貞昌主持首場“華山會議”後,黨內具有天王級身份的蔡英文也以小英教育基金會的名義舉行“臺灣經濟發展新模式”專題演講會,邀請大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等人演講,與臺灣學界進行對話交流。這是蔡英文卸任民進黨主席後,第一次公開與大陸學者面對面互動交流。蔡英文在“沉寂”多時後,終於在兩岸交流上主動出手,凸顯其再戰江湖的政治企圖心。

  而此次林全率團訪陸,既是對去年大陸學者訪台的回訪,同時也開啟了今年蔡英文拓展兩岸交流的大門。從效果上看,蘇貞昌與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角逐已出現分水嶺。雖然連續舉辦了9場“華山會議”,但蘇貞昌的兩岸政策論述仍流於形式,本質上仍然死守“臺獨”神主牌,既空洞又沒有任何進展,不但無法打開民共交流的大門,而且黨內開明派及中間選民也對蘇貞昌的兩岸路線頗多失望,老蘇的兩岸政策不進反退,失分不少。相反地,蔡英文卻另辟蹊徑,表面不動聲色,卻以兩岸交流的實際行動向黨內以及中間選民表明瞭積極態度。而從實際來看,民進黨內部有不少人肯定林全此次的訪問,認為這是民進黨與大陸積極自信交流的一種展現,呼籲民進黨應正面看待這件事情。

  以兩岸的角度來看,蔡英文以小英教育基金會的名義推動兩岸交流,這本身就是向大陸方面“表態”的一種“肢體語言”,顯示她推動兩岸交流的意願與行動。同時,此舉也能進一步提高蔡英文本人在兩岸間的影響力,為自己累積政治資本。在黨內贏得肯定的同時,蔡英文也適時向大陸釋出善意。在20日的記者會上,蔡英文一改過去稱大陸為“中國”,而改稱為“對岸”,反映出蔡英文在兩岸交流議題上主動出擊,爭取大陸好感的用意。

  從選舉的角度來看,蔡英文推動兩岸學術交流,為自己未來的政治前途開闢另種途徑,即爭取更多中間與專業人士對她的認同。而各類專業人士在政治立場上大體保持相對中立,是中間選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專業人士因層次較高,術業專精,對政策決策往往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因此,蔡英文以中間選民及專業人士為突破口,為自己未來的選舉增加更多更重的籌碼,這也在其選舉策略之中。

  從目前來看,在兩岸議題上,以蘇貞昌為首的民進黨中央,依然在“臺獨”與“抗中”的立場上原地踏步,而且在兩岸交流議題上沒有絲毫的實質作為。但在黨內,卻已不是鐵板一塊。謝長廷在2012、2013年兩次登陸訪問,而蔡英文也以小英基金會的名義與大陸實現了互訪。如果得到大陸認可,蔡出於選舉考慮,也不排除親自登陸訪問的可能。蘇、謝、蔡三大天王的競逐,蘇貞昌已遠遠落在了後面。

  今年民進黨的首要戰役便是5月的黨主席選舉,目前來看,雖然蘇貞昌是現任黨主席,手握黨機器,但如果謝、蔡同盟,蘇的地位便無法鞏固。而謝、蔡二人在兩岸政策上又遠在蘇之上,特別是蔡英文本就被外界稱為黨內的“第二個太陽”,且有前黨主席及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的政治資歷,加之其具備年齡優勢,蘇貞昌若要如願實現黨主席連任,恐怕困難重重,絕非易事。

  誰都知道兩岸政策是民進黨的罩門,要打破罩門,突破瓶頸,雖然會有相當大的阻力,但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有利於長遠發展的思維及行動仍然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從這個角度來講,蔡英文主動與大陸互動交流,值得充分肯定。而且蔡英文在推動兩岸交流的同時,也為自己的政治前途開啟一扇新的窗口,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注入了新的活水。

  希望民進黨可以借助兩岸交流,開啟良性競合,這不僅有利於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轉型,也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培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